關城北面,帶隊的劉晉一邊大呼,一邊撒丫子往城下狂奔。而在后方河灘上,已經好久沒欺負過新兵的隋軍獰笑著揮刀撲入,直殺的前腳還在為上官描繪的藍圖憧憬的小青年們哭爹喊娘。
孟津關上,守關的士卒彎弓搭箭,呼喝著把箭雨灑落河岸,也不管會不會射到自己人,只求能把這股隋軍給當在外面。
若是拋去雙方兵器與服裝不談,單看場景,倒有點諾曼底那味兒了。
“上!趁勢搶關!段大將軍說了,得入孟津者,他上奏陛下,請封爵位!兒郎們,光宗耀祖的時候到了!”
灘頭之上,頂著箭雨沖鋒的楊伯泉感覺身前壓力突變,羽箭變得密集,手中盾牌被擊打得幾乎要拿不住,扭頭才發現自己居然沖到了最前面,便急忙尋了個木樁子后面躲避,同時大喝。
別看現下小楊令不過函谷,民不過萬戶,但能獲得他的封爵仍是目下的普通兵卒難以抵擋的誘惑。
都不用喊第二遍,前后左右便充滿了呼喝著涌過的士兵,把前者遠遠的甩在背后,追著前方潰兵的身影直奔關城。
彼時守關的,乃是朝散大夫元虔蓋。這哥們兒原是魏郡萬金府郎將,后魏郡陷落,他受命前往熊耳為令,卻不想本路困在了孟津關內,補給匱乏之際便降了李密。
而此時,眼看著之前經歷過的困局再度上演,元虔蓋已然快瘋了。也不管城外還有數千沒來得及入關的青壯,急忙呼喝著左右關閉城門。
便在這時,后方又出事兒了。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楊伯泉敢以一千人去捅上萬人的“皮燕子”,當然不是頭鐵這么簡單。
就在近兩萬河內縣兵過關不停,在劉晉與河清令王玄的帶領下沿著關城南面的山坳往偃師方向撒丫子狂奔時,都沒跑過兩里,迎面就被皇甫無逸親率的一千禁衛鐵騎給突了一臉。
托李密的福,本該在河內援兵前面出現在洛水北岸的虎牢大軍這會兒還在汜水之畔追著王要漢亂砍呢,以至于段達很是從容的自偃師城西發兵,把兩萬援軍盡數堵在了山坳里。
“劉兄!為何如此啊!主公不是與吾等約定合計隋軍嗎?怎地還不到?”
邙山中段,沖到半途又忙不迭往孟津回撤的王玄拉著劉晉大吼。后者此時帽子都掉了,聞言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心說你問我,我特么問誰去?
“別管這些了,敵軍勢大,先退進關城再說吧!”
出關容易,想再回去可就難了。
前有狼,后有虎。
就在無數身影哭喊著在山間奔逃沖突之際,孟津關下,楊伯泉卻是在躲在盾牌后面和元虔蓋拉起了家常:
“元府君,鄭公十萬大軍已抵虎牢,裴仁基、單雄信已降,李賊大勢已去了!”
這是他的開場白,很直接,很了當。
說實話,因為偃師城圍,加之神潭軍阻汴口,元虔蓋確實已經很久沒收到外界的消息了。原本日前接到李密將令時還挺振奮,此刻聞言卻是心下一突。
確實,這貨要不是在東南打輸了,哪用得著調河內的兵來救援?
“府君,元兄!”
楊伯泉見城頭的箭雨暫歇,便興奮起來,接著喊道:“君乃貴鄉公之子,血脈高貴,何苦從賊?陛下日前還在念叨,虔蓋若在,萬安當固若金湯!元兄,咱們都是自己人!何不即刻反正,以慰君上啊!”
不得不說,經由李大德、衛玄、段達、王世充四人之手調教過的人,這腦瓜就是轉的快,說話水平也高。
一個“反正”,就與“投降”拉開了心理落差,使得前者悵然之余,竟真鬼使神差的下令停止了攻擊。
“嘿嘿!老子苦熬了這么久,終于發利市了啊!”
眼看著關城北門漸漸開啟,楊伯泉忽地推開左右,橫刀一擎,理都沒理周圍勸阻的親衛,單人獨刀就沖了過去。
說什么小楊念叨元虔蓋這種話純屬他瞎掰。人家小楊都沒聽說過這貨,他也壓根兒就沒見過小楊。
但先入孟津者封爵的事……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