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目的,為何一定要用不仁不義的方法,使自己蒙受損失,
而不用仁義取得民心,達到更好的效果。
今我非為渝省領主而來,而是為湘渝兩省更多像我這樣的普通百姓而來。
湘府若是愿意與渝省結為兄弟之盟,此義將為兩省之人傳唱。
渝省的百姓可以進入湘府就業,湘府的商人也可以進入渝省投資,
眾所周知,無皇集團財大氣粗,若是商業范圍擴充到渝省,
西接川蜀,甚至藏省,那么從商業上帶來的利潤,
將遠遠大于征伐所帶來的利益。
渝省領主亦會感念恩德,允許湘府分封部分貴族到渝省的領地。
一番令眾人皆以為然的分析利弊,三日后,蘇晨便決定撤軍,
同時遣使結盟。
李沉舟還說過,和渝省結盟,軍事上互相兄弟,
經濟上的擴張更快利益更高。同樣是征服,何必舍快求慢。
而且渝省可以作為湘府在西邊川蜀的緩沖地帶,
就像有一層不必自己費心費力的保護膜,川蜀比渝省強大多了,
兩省的實力都與左傾川不相上下,得到渝省,
等于多了兩個左傾川這樣難纏的敵人,卻失去一個像臣子一樣的幫手。
不得不說,李沉舟私下里的傾談,打動了蘇晨。
想渝結盟,左傾川更是茶飯不思,壓力倍增。
而李沉舟因此得到渝省領主的器重,意封官進爵。
可惜渝省如同京都一般,制度老朽,晉升重資歷不重功勞,
兩省結盟,蘇晨為主,利益傾向湘府,
所以很多占著位置的腐朽老臣以此攻擊年輕的李沉舟。
危難之際,一個個如同縮頭烏龜,明哲保身,愛惜羽毛。
李沉舟站出來挽大廈之傾,危機一過就紛紛怕他崛起搶奪利益。
李沉舟很是失望,于是辭官成為一個游散說客。
渝省領主是將領出身,不忍功勞被埋沒。
賜其令,約拜為異姓之兄弟。
李沉舟一直有一個夢想,天下止戰,九州和平。
他明白,這是一條極其艱難坎坷的路,
不過他還是義無反顧的決定走下去,
舍棄生命也不墮今生之理想。
現在渝省領主、湘府蘇君、星城左帥,都已經被說服,
接下來便是江寧坐擁五省一都的金顧二老。
李沉舟婉約的拒絕了湘府蘇君和左帥都有意拉攏,
“雁城”就是他“漢土之盟”的絕佳契機,若是說服江寧,
之后他會繼續留在湘府,把漢土之盟推向整個南方。
嶺南的廣府吳承洲、貴省的陸可為、滇省的江疏影,
每一個都是比左傾川更難應付的老頑固,
他們可不會像左帥一樣顧忌臉面,更不會輕易屈尊一個比自己兒子還小的晚輩。
李沉舟捏著湘府蘇君寫給自己的一個紙條,
只有兩個字:“六詔”。
或許吧,六詔,是解決西南矛盾的一個不錯切入點,
李沉舟陷入沉思,他還有很多事情弄不明白,
九州,就像一個又大又深的謎團,只有耐心的細致的抽絲剝繭,
才能將這些矛盾和真相一一揭開,化作“漢土之盟”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