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個人收入上就有了顯著的差別,據香江媒體報道,趙微光2001年,前半年就收入超過兩千萬。這個消息傳到國內,讓不少人驚訝了。在燕京房價還在兩千出頭的無數人都抱怨太貴的時候,兩千萬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章紫怡作為七金釵最先成名的一人,拍攝《我的父親母親》拿到27萬片酬,拍攝《臥虎藏龍》更少,制片方只給了13萬。而成名后的趙微在香江參加一次商演都不止這個價。
巨大的落差讓有些人開始不平衡,而北電也趁機抓住這個點來進行對外宣傳,擴大生源,招到不少資質尚佳的學生,進一步縮小了與中戲的差距。而中戲有些心里不平衡的人就開始對外進行傳播,“中戲出演員、北電出明星”,“明星紅一時、演員吃一世”的說法。
這也沒辦法,這是市場發展的規律,隨著最近今年網絡媒體的蓬勃發展,影星的知名度越來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關注度的提升代表著人氣的提升,商家也就希望可以通過明星代言來提升產品的銷量。這就是明星營銷,一個相輔相成的東西,所以明星和演員之間在利益的驅使下,大多數人開始偏向于前者。
伍士賢作為一名中美混血兒,今年不滿三十的他在導演界還屬于年輕人。雖然出生在灣灣,但是有著明顯的美國血統,如果不是聽他一口流利的華語,秦喻都以為這是一位美國導演。
秦喻笑著說道:“你中文說的不錯呀。”
“你也不錯呀。”
“老高,這是老外么?”
“中外合資產品……”
伍士賢很善談,他特有的美式幽默時不時讓人忍俊不住。用他的話說,自己是戰國名將伍子胥的后人,秦喻始終感覺懷疑,就好像自己姓秦,難道就說自己是秦始皇的后裔?哦,對了,秦始皇姓嬴。
昨天在酒吧里碰面的龔貝苾也在,除了在這部戲里擔任重要角色外,她還是這部戲的財務。看她和伍士賢之間時不時的眼神交流,秦喻就知道高亞林這哥們怕是沒戲。
幾人洽談一會,伍士賢拿出合約,合約很簡單,就是約定拍攝項目、接拍的角色、拍攝時間,以及最主要的片酬和支付方式。
也不是伍士賢糊弄他們,而是項目太小,不值得,再說大家都是影視圈里的人,兩人也沒有經紀公司需要備案,簡單點更方便。秦喻在拍攝《金婚》時,連合同都沒簽,直接進組,然后拍完拿錢走人。
《獨自等待》屬于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獨立影片,伍士賢從撰寫劇本到今天拍攝整整踟躕了五年,最后還是在太合傳媒拉到的投資,一共一百八十萬。其中演員片酬就用去將近八十萬。作為威尼斯影帝,夏宇在這部戲里片酬最高,他的片酬是三十萬,其次是女主李兵兵,二十五萬,而高亞林、龔貝苾兩人,每人只有五萬。還有好多角色是友情客串,例如英達和陳雨凡,他們不拿片酬。
秦喻和張欣憶還沒有資本可以瀟灑的說友情客串。再說了,他們現在還屬于學生,片酬也不高,劇組再窮也不會克扣他們這點。在這部戲里,秦喻的角色稍重,片酬是一萬塊,張欣憶飾演戲中高亞林的女友,戲份比秦喻還低,只有八千塊。但是兩人已經很滿足了,特別是對秦喻來說,自己兩個月酒吧走穴也就幾千塊。看來還是夏宇說得對,還是拍戲來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