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戲的開拍時間是10月15號,拍攝周期是一個多月,拍攝地點也是在燕京,并不需要他們時時跟在劇組,按照劇組給的拍攝計劃按時報到就行。其中秦喻的戲份大概要拍20天左右,有三場夜戲。而張欣憶更少一些,只要六七天就可以拍完。
秦喻兩人簽約后準備在北電這所名氣相當的院校里逛逛,被高亞林給拉住了:“秦喻,你對燕京的夜店比較熟,知不知道哪家夜場,給進場拍攝。費用最好還能便宜些的。”
秦喻看著高亞林這扣扣索索的樣子,就知道這件事還是要賣人情才行。伍士賢本身名氣就不大,在京圈里也沒有太多人脈,高亞林以前屬于部隊系統,對于夜場這方面也不算太熟,正好抓了秦喻這個壯丁。
“我只能幫你們問問,人家也要正常營業的。能便宜最好,不能也別見怪。”秦喻沒有直接應承,只能答應問一下。從十六歲就開始在社會上混,秦喻清楚知道,有時候一些事情需要賣人情,但是有時候不一定為了一些花小錢能搞定的事而欠別人的人情。得到與付出要看是否能夠成正比,畢竟有些時候人情比錢更值錢。
秦喻準備晚上去三里屯問問曾天樹,如果可以“不夜屯”酒吧算是蠻合適的地點。想好后跟高亞林等人告辭,和張欣憶兩人從北影廠內部連通的大門進入北電,在這邊參觀起來。
今天是周末,學校里沒有幾個人,而且目前兩人還沒有什么名氣,在這邊閑逛還沒有人能認出來,如果以后成名了,反而沒有機會到這邊來參觀了。
說實在的,北電就環境來說,比中戲要好不少,光占地面積都要比中戲大上好幾倍,再加上和北電連在一起的北影廠,更是讓張欣憶艷羨不已。
“雖然他們面積大,環境比我們好,但是他們這邊沒我們那里出來的演員多。”
秦喻跟著附和道:“就是,他們這些看著就沒有文化氣息的教學樓,哪有我們那邊古樸,有內涵。”
“而且我們那邊出門就是胡同,左近就是王府井,不遠就到故宮,絕對的市中心,哪像他們這里,都在三環外了,如果放到古代,他們這里已經成為市郊了。”
吃不到的葡萄永遠是酸的,兩人就是這樣酸溜溜的。聽說學校準備在昌平那邊建個新校區,但是對已經大四的二人來說,這個消息還是太遙遠了。
兩個央戲的學生,在北電里大放厥詞,說到興奮處還對著北電的各個建筑指指點點,終于迎來了北電學生的反彈。
兩人在走到表演學院的教學樓附近,被幾名正在排練話劇的學生給圍住了:“老遠就聽到有人在我們這里出言不遜,看不起我們北電,是不是有些太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