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復興手機和弗萊森簽署合作的消息公布后,迅速在美國引起了一陣熱議。
摩托羅拉和Palm這些本土科技公司的高管還是老樣子,又跳出來冷嘲熱諷了幾句。
“我不知道戴倫·夏是如何說服塞登伯格先生的,即便復興手機靠此解決了銷售渠道的問題,但想要真正的在美國獲得成功,還得征服消費者才行。
499美元、599美元的售價,這是全球最高端手機的價格。
復興手機推出第一款手機,甚至是第一款產品就瞄準這樣的高端市場,真不知道該說是勇氣可嘉,還是樂觀過頭了……”
“iPhone定價那么高,好歹還有蘋果30年的消費電子品牌底蘊做支撐,復興手機有什么?有四千年的文明史做支撐?”
……
蘋果和復興手機就像兩個異類闖入了手機市場。
前些時候,手機業同行都在集火抨擊蘋果,因為蘋果和ATT已經達成了合作,明顯是有備而來。
而復興手機,在他們眼里還沒蘋果的威脅大。
但現在復興手機已經打通了銷售渠道,擺明了車馬要在美國轟轟烈烈干一場。
這叫各大手機公司高管如何能忍?紛紛把火力從蘋果身上轉移到了復興手機身上。
夏景行自然是懶得理會這些犬吠,過段時間有他們哭的時候。
與此同時,蘋果方面也注意到了復興手機的動作。
新上任的CEO庫克作為智能機的簇擁者,不僅沒有瞧不起復興手機,反而把這家公司視作了大敵。
庫克一邊督促各部門加快工作進度外,一邊開始處理與復興手機的專利官司。
目前,復興手機和蘋果的專利官司已經進入了新階段。
兔國境內,相關部門已經受理了官司,近期就會開庭。
鷹國這邊,官司則還在拖,但也拖不了太久,遲早會開庭。
對蘋果唯一有利的是,在美國,專利從申請到獲得認證,通常需要兩年甚至是三年時間。
也就是說,復興手機的很多專利還在申請當中,并沒有獲得美國專利商標局認證。
就憑這一點,復興手機就無法徹底釘死蘋果。
而且有些專利可能沒法申請下來,如多點觸控。
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有了多點式觸摸專利的申請。
復興手機所申請的只是多點觸摸的表現方式,而非決定性的技術功能。
前世蘋果拿下了多點觸控部分專利,還以此對數家推出智能手機的廠商發起了專利訴訟,結果是有輸有贏。
灣灣的Elan義隆就打贏了專利官司,蘋果向這家公司賠償500萬美元,同時兩家公司交叉授權兩項專利,以停止專利訴訟。
義隆是一家專注于集成電路和觸控模塊解決方案的IC設計公司,1998年曾申請了一個叫做“在觸控板上探測一個或多個手指”的專利。
觸控屏在手機上應用還是第一次,但在復興手機、蘋果手機之前,就有一些觸控屏設備問世了,所以想一家公司吃下觸控屏所有專利很難。
如果你吃不下所有專利,被起訴企業就可以想辦法反訴,最終互相達成和解,互相交叉授權專利。
前世,蘋果曾試圖用多項核心智能機專利扼住其他智能機廠商的命運喉嚨,但卻發現怎么也扼不住。
因為全世界各地區各種各樣的專利太多了,很多消費電子品牌早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專利態勢。
所以,專利很多時候只能作為防御手段,防止被其他專利流氓要挾,想要主動進攻的話,構建的專利墻就得足夠厚,像高通那么叼的還是少見。
總之,復興手機想要在美國利用官司把蘋果收拾掉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