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富的第二期基金規模不小,募集了6.4億美金,在此時的國內風投行業也是排的上號的。
之所以孫正義離開了,仍有人相信以閻炎為首的中國團隊,愿意給他們投錢,就是因為他們手里有個知名案例。
2004年盛大上市,軟銀賽富4000萬美元的投入,獲得了超過5.6億美元的回報。這同時也是軟銀賽富在中國退出的唯一項目。
從回報率來說,十幾倍不算逆天,但超過5億美金的絕對值回報,放在眼下的中國,那就是TOP級的案例。
遠景資本就不提了,現在才收獲第一個IPO,而且還不是互聯網/科技行業,最尷尬的是去年Pre-IPO輪次才上車,就賺點吆喝聲。
這一單是亞伯獨立完成的,也算是他為公司立下的第一樁功勞。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夏景行不嫌棄,畢竟從今天起,咱也是有IPO退出案例的成熟VC了。
“夏總,恭喜你啊!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遠景資本第一個風險投資退出案例,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可喜可賀!”閻炎笑吟吟的走近,向夏景行遞出了手。
夏景行沒伸手,說話陰陽怪氣的,不想給這個臉。
“閻總你確實記錯了,遠景資本第一個退出案例是框架傳媒。”
斯蓋普是夏景行以個人名義天使投資的,那時候遠景資本都還沒成立,所以也沒劃到遠景資本的知名退出案例中。
遠景資本網站展示知名退出案例那一欄很干凈,僅有框架傳媒的Logo,看起來有點可憐巴巴的。
但閻炎覺得遠景資本一點都不可憐,因為他猛的想起,居然忘了框架傳媒這一單了,回報率高的令他都心里都酸溜溜的。
在2005年,框架傳媒是非常耀眼的一例退出案,僅僅十個月,企業估值便從3000萬漲到30個億。
在還沒有資本泛濫的當下,這就是一個神一樣的案例。
當時的交易對價是1.83億美金,3960萬美元現金外加價值1.4億余美金的分眾傳媒股票,增發股票價格是24美元/股,其中還涉及到06年度業績對賭。
06年財報馬上就要披露了,閻炎不知道框架傳媒能不能順利完成對賭,但據熊小鴿透露給他的消息,框架傳媒前三季度業績完成的非常理想,全年業績對賭大概率能如約完成。
再聯想到分眾傳媒如今那70多美元的股價,框架傳媒股權交易對價這部分相當于又賺了三倍。
業內預估,框架傳媒最終的交易對價將達到4.6億美金左右,甚至達到5億美金也不是不可能,全看分眾接下來的股價走勢。
遠景資本斥資5000萬人民幣,拿下了框架傳媒40%股份,回報有可能達到1.84億美金左右,將近15億人民幣,30倍回報率!
一般來說,IPO退出是站在行業鄙視鏈最上方的,接下來才輪到并購退出、管理層回購退出、公司清算退出,最差的就是標的負債累累,全部虧沒了,一分錢也沒法收回。
誰也沒預料到分眾傳媒股價竟然漲了3倍,甚至還可能漲4倍,框架傳媒這個并購退出案例比絕大多數IPO退出案例還賺錢。
你說氣人不氣人!
現在夏景行還拿話懟他,這讓閻炎更生氣了。
他干脆也毫不客氣的懟了回去:“遠景資本也就是搭了個便車,賽富在2001年就投資了匯源,那時候你恐怕還在讀高中吧?”
夏景行笑著說:“對啊,2001年我就在讀高中,但六年過去了,我從中學站在了這里。閻總要是有魄力,把軟銀反向收購了啊?”
一屋子人面面相覷,這話有點損啊,收購軟銀?人家孫正義也是當過世界首富的男人。
閻炎臉色黑如鍋底,冷冷道:“牙尖嘴利,怪不得全中國的大型風投機構都討厭與你們合作。”
“你代表不了業內同行,你只能代表賽富,哦,錯了,還要經過你六個合伙人同意才能代表。”
夏景行一臉微笑,他沒別的意思,就想懟人。
閻炎和熊小鴿、張帆他們整天混在一起,無數次與他對立,投資的人人網、優酷、易車全是與遠景資本對著干的。
兩方中不倒下一方,根本沒有和解的余地。
遠景資本、海內網、復興集團在國內聲勢不小,但樹敵眾多,遠沒達到統治級的威望與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