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對面板需求量很大的復興工業集團其實是占了京東方的便宜,占了國家和散戶的便宜。
京東方這也算是點燃自己,照亮了涉及面板產業鏈的所有中國企業前行的道路了。
見夏景行一直盯著自己掌心的傷疤看,還直接就點出了這傷疤的來歷,黃東升也沒隱瞞,大方的承認了。
“讓夏總見笑了,曰本人欺人太甚,把咱們中國人的尊嚴放在腳底下踐踏,我相信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會和我一樣的反應。
哦,不對,我要是再年輕一點,像夏總你這么年輕的話,說不定還會把曰本人揍一頓。”
夏景行頓時哈哈大笑,沒有接話。
他知道不是年紀和血性的問題,而是京東方企業性質的問題,不可能像一般民營企業家那么無拘無束。
如果換做是他遇上同樣的事,可能直接就把酒杯砸小曰本頭上了。
但這種話沒必要說出來,有顯擺的嫌疑。
黃東升看向站在夏景行身旁沉默不語,表情有幾分尷尬的張學兵,強忍著才沒出言譏諷。
“老張,最近日子過得不錯嘛,抱上夏總這根粗腿了。”
本是套近乎的話,但張學兵感覺黃東升還在記仇,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答話。
還好夏景行替他解了圍:“黃總,小曰本狡詐無信,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了吧!
這一頁翻篇了,現在創維已經加入了復興工業集團。”
說到這,夏景行表情一正:“復興工業集團雖是一家新公司,在行業內也談不上什么威望,但我們的志向就是打破外國技術封鎖,成為一家真正的民族科技企業。
在這一點上面,我們和京東方是有共同語言的。”
黃東升沒直接答話,把目光移到夏景行臉上,觀察了幾秒后才笑道:“夏總不愧是夏總,有企業家的擔當,更有老家伙們所不具備的英勇氣概。”
這番話不是客套,是黃東升發自內心的感慨,不僅僅是因為夏景行的這番表態,更多是他觀察夏景行種種行為后,得出的結論。
黃東升知道復興手機,還知道夏景行炮轟良心系,當面質問不思進取的木志心……
一個滿身銅臭味的商人,是絕不會干這些沒好處還得罪人的事的!
精明的商人只會八面玲瓏,處處與人為善,拉幫結派一門心思搞錢!
在夏景行身上,黃東升嗅到了同類的氣味,大家都喜歡干費力不討好的事。
其實以他的資歷、人脈,完全可以脫離京東方這灘渾水,不管是出去獨立創業也好,加盟大公司也罷,金錢物質上的獲得都比留在京東方強,還不用擔心被股民罵。
他之所以承受千鈞重擔也要堅持留在京東方,更多的還是因為“感情”。
京東方的前身京城電子管廠,是一家擁有輝煌歷史的老牌軍工企業,也是蘇聯援建的156項目其中之一。
在1960年,產值達到3.38億,給國家上繳凈利潤1.19億,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這家軍工廠一度是全亞洲最大的電子管廠。
后來,為了支援三線建設,電子管廠連人帶設備整體搬家,實力遭到嚴重削弱,再加上八十年代的時候,電子管技術開始被半導體技術取代,廠子效益開始江河日下。
為了謀生,電子管廠和松下合資建廠,但曰本人不僅封鎖核心技術,甚至連分紅都克扣拖欠。
廠里幾千名退休職工,年輕時都為國防工業還有尖端設備突破,做出過實打實的貢獻,但在九十年代初期,他們卻連一口飽飯都吃不上,只能帶著口罩和破帽子,到酒仙橋附近的菜市場撿攤販不要的白菜幫子。
黃東升從1981年大學畢業就進入了電子管廠,在廠里工作了十年,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就在他準備另謀出路,追隨大流下海經商的時候。
老廠長找到了他,希望他能擔任廠長,帶領電子廠走出困境,但黃東升堅定拒絕,執意要離開。
廠里的老員工出來挽留黃東升:你希望讓我們的老師傅們再撿白菜幫子嗎?你不能走,我們愿意跟著你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