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來到了七月末。
夏景行這天來到了好運餐廳,邱志義見面第一句就關心的問道:“景行,你這臉色好像不太對啊?”
“有嗎?”
邱志義重重點頭,表情凝重道:“等會兒我給你打包幾道藥膳的材料,你拿回去補補氣血,工作歸工作,你還是要多注意身體。
身體養好了,才能工作的更久、更有勁兒!”
夏景行沒有吭聲,無聲的接受了對方的這番好意。
最近半個月的遭遇,讓他徹底明白了什么叫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
故事還要從他給洋妞準備的那十幾套衣服開始說起,頭幾天還感覺挺刺激的,什么女王裝、護士裝、警服……應有盡有。
后面就有些吃不消了。
克里斯汀娜自從生了孩子,感覺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胃口大的驚人。
沒辦法,自家的地不能讓她荒著啊,苦點累點,也只能天天都耕啊!
有些事不足為外人道也!
邱志義看破不說破,笑呵呵的把夏景行領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兩人閑聊了一陣,就把話題轉移到了餐廳和外賣身上。
“餐廳遇到開店瓶頸了,新開的兩家店生意都不是特別的好,不過其他六家店還行,雖然營業額較巔峰期有所下滑,但還過得去。”
說到這,邱志義眼里滿是擔憂,短短幾年時間,他在美國連開了八家中餐廳,儼然新一代美國中餐連鎖新貴,還因此而登上舊金山的華人報紙。
但較真起來,他開八家餐廳的錢一部分來自于前期經營餐廳的盈利,另有一部分屬于親戚集資。
雖說生意黃了,親戚也不會責怪他,但他自己心里肯定會過意不去。
所以,看著原本蒸蒸日上的生意漸漸出現頹勢,他心里很是著急,干脆把在家帶孩子的夏景行請來了,打算讓夏景行給他把把脈,出出主意。
夏景行對好運餐廳的事很是上心,一接到電話便立馬趕了過來。
一半是出于老兄弟之間的友誼,一半是為了近距離觀察和了解好運餐廳的外賣業務變化。
桌上有一疊炸花生米,夏景行一邊聽著邱志義講述情況,一邊不停地往嘴里扔花生米。
聽完邱志義的話,夏景行咀嚼著花生米說道:“我之前就跟你說過,好運餐廳定位不清晰!”
邱志義點頭,苦笑道:“我知道,你是說我們既不像華館那樣走高端中餐路線,也不像熊貓快餐那樣走中低端路線、標準化。
認真計較,我們應該是介于他們中間的中端中餐。”
“其實這些問題你都知道,中端就意味著沒有特色,沒法打造品牌并進行傳播。”
邱志義笑了笑,“其實我們還是有品牌的,因為承包了臉書的員工餐,我們在硅谷這一片小有名氣。
我們在臉書開通的公共賬號,已經有好幾百萬關注者了。”
夏景行點頭,“但也止步于此了,不想點其他辦法,很難將這些東西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營業額。”
邱志義嘆氣:“是啊,我有時候都在想,是不是自己太貪心了,有個十家八家店還不滿足,還想要做成一個大型餐飲連鎖品牌。”
夏景行搖頭,“別這樣說,有追求是好事!”
“可是自身能耐有限啊,控不住更大的局面。”
夏景行笑道:“那你還找我過來出謀劃策?邱哥,別事業越做做大,就越不從心了。”
邱志義坦然承認道:“你說得對,是有點口里不一,我其實還是想把生意做大的。”
“這不就結了!覺得擴張艱難,甚至生意還開始萎縮,急于改變現狀,并愿意為之付出代價,這是不是你此刻的真實想法?”
“對,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