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各地的戰事,秦宇已經不再關心了,只是偶爾關注一下,因為天下一統已經沒有懸念了,所以更多的是將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治理上。
畢竟自古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尤其是他還要實行這種更古未有的新制度,其難度可想而知。
雖然歷朝歷代那種人亡政熄的例子,大多都是利益分配不均,讓保守實力輕松的就反撲成功,但秦宇覺得讓大多數人成為新政的利益獲得者,雖然很重要,不過他認為觀念和思想更加的重要。
試想一下,如果二三十年后,法治觀念已經在所有人所有階層中根深蒂固,誰還能推的翻他的新政?
就算將他的大秦王朝推翻了,新的朝代也必定是要依法治國的,否則所有人都不會答應,除非有野蠻民族入侵,用強力徹底顛覆漢文化,不然這點就永遠不會改變。
所以教育,尤其是全面開啟民智,提高普通百姓的素質,是大秦未來四十年最重要的事。
秦宇如今才二十歲,他相信自己好好的保養,活個六十歲應該還是不成問題的。
他相信四十年后,應該能做到人人識文斷字,并知法講法,加上那些老頑固也死的差不多了,所以他的大秦必定會穩如泰山。
而且只要做到這點,再將尚武,尊文的精神發揚出來,足以確保這個民族始終走在世界最前列。
當然像秦朝那種光講法,不講德也是不行的,搞不好最后就會人人都變成冷血無情之輩,好勇斗狠。
前世那個所謂的超級民主合眾國就是很好的例子,再過個二三十年,絕對得變成那樣。
所以大秦的治國理念是,法治為主,道德為輔,國民遵紀守法的同時,還要講仁孝義禮。
尊文尚武的同時,還要崇尚科技的力量,相信人定勝天,秦宇將其歸結為法治文明社會,這是接下來要喊出的治國口號,所有的一切都要圍繞法治和文明,不文明的東西全部要廢除,所有的事情都要有法可依,凡事都要分個是非對錯,不能稀里糊涂,扯不清的可以暫時不定性,但必須要辯,一代人辯不清,兩代人辯,一直到辨清楚為止。
所以秦宇離開重慶后,并沒有直接回南京,而是在荊州府停留了下來,準備查看一下自己的教育成果。
荊州府是第一個實行全民教育的府,至今已快兩年了,如果沒有什么大問題,接下來就要開始甩開膀子了,先在江南中原之地普及全民教育,各地土司歸順一個,立即普及一個。
畢竟第一批的十萬女童已經學了三四年了,一個個也都長得亭亭玉立,個個都有大家閨秀的風范,足以充當最基本的蒙學先生,教授那些六七歲的孩童識文斷字,自然之理,以及相關的禮儀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