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小姑娘會嫁進王府,真的只是巧合和意外嗎?
公公若是廣寒大師的弟子,那現在寒山寺的主持也得稱公公一句師叔,但公公能進塔林,肯定憑的不是廣寒大師弟子這個頭銜。
而且楚長錚之前曾含糊的提過一嘴,說他這一支與佛奇緣,能知道一些旁人不知道的事,但那些事指什么,他也沒有說清楚。
若是他今天能喝醉,她未必不能再套一套風口。
劉嫂回來后,遲疑著又問:“王妃,前面還收了許多帖子和年禮,回事處派人過來問,您可需要過目?”
瞧著劉嫂的遲疑,寧香蓮大概著也明白她問自己的重心不是年禮。
這些年府里沒有主母,楚長錚不管事,回事處的存在就是處理這些瑣事的,什么人家的禮該收,什么人家的禮不能收,收了要不要回禮,他們都有一套應對的規矩,不至于連個新年禮都要問到她這里來。
他們不好處置的,只怕是各家送過來給她的拜帖和邀請帖。
把手中已經變冷的毛巾遞給青蘋,她問:“以往如何處置的?”
劉嫂委婉地道:“王爺病的這些年,王府一直是閉門謝客的。王爺的一些屬下舊部逢年過節時候,都會送節禮過來,除王府喜事以及戰事外,一般是不會有客上門的。”
寧香蓮憋著笑,敢情是在今天之前,除了楚長錚成親,王府只收禮不見客,更不回禮,怪不得楚長錚的私庫里堆了那么多的好東西。
眼下楚長錚身體恢復,有門道的自然就登門過來套套舊情,沒有門道的只怕就想從她這里下功夫。
猶豫了半晌,她最后還是讓劉嫂把那些帖子都拿了進來,并且還讓婆子去把常嬤嬤給請了過來。
常嬤嬤剛坐定,劉嫂就抱著一堆帖子進來了。
寧香蓮也不話廢話,開門見山的與常嬤嬤說了個清楚:“嬤嬤知曉,我對各家的情況并不了解,可是府里幾位哥兒和姑娘的親事都在眼面前兒,總得知曉一些,才好有個打算的。所以,只得請嬤嬤過來替我掌掌眼。”
常嬤嬤笑瞇瞇的點頭,也不客道推辭,拿過劉嫂懷里抱著的匣子一本一本的查看,很快就分出了三堆,一堆是楚長錚這些年保持著往來的舊部;一堆是京都里排得上名號、并且與楚長錚并沒有交惡的人家;而另一堆她直接就丟回了那匣子,直言沒有看的必要。
她也將話說得很明白:“眼下王府里的人手不夠,各處也沒有修葺妥當,王妃有心宴請,只怕一時半會兒也辦不周全,不如先挑幾家赴宴,待到端午之后,再設宴還禮。”
她的想法與寧香蓮不謀而合,于是從那些舊部送來的帖子中挑了三家,準備回頭與楚長錚商量一下,看有沒有赴約的必要。
常嬤嬤看著她挑出來的那三家,欲言又止,末了,還是什么也沒說。
寧香蓮剛想問,就聽到窗外有動靜,回頭芝麻從開著透氣的窗戶縫里一頭撞了進來,還沒站定它就急忙喊了起來;【大人,他們準備今天晚上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