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熬到抗戰勝利,天津的久大,永利,被日本人超負荷使用多年,設備幾近報廢,而他提出索要南京永利寧廠的設備,以及越南,香港被日軍掠奪的資產,又被蔣介石駁回。
周小山實在不忍心為民族化工做出這么大貢獻的一個大實業家,遭遇如此殘酷的命運。
可以說,范先生是被日軍一步步逼迫,蔣介石政府的**無能給氣死的。
“永利寧,太復雜,要從長計議,我也需要時間思考。”
面對如此一個德高望重的前輩,死的時候,在重慶談判的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都在報紙上題寫了挽聯。
周小山不能罵他思考個屁。
相當無語。
他自己還一堆的爛事。
時局太緊迫,從抗戰備戰的經濟帳和時間層面上說,買軋鋼設備不劃算,同樣的錢,還不如進口幾千上萬噸無縫鋼管。
其實就連買化工設備,買子彈制作機器,都不如成批量的跟國外洋行訂購子彈劃算。
這時候的子彈,基本上都是銅做的,中國嚴重缺銅。
分批買原料被洋行盤剝,加上技術能力有限,自己的工廠不一定比太原,重慶的效益好,弄不好成本超過了售價,還不如直接進口成品子彈劃算。
分散未來的抗日戰場敵前敵后,找些個山寨一藏,然后弄個作坊就可以造槍。
可是從長遠看,中國更需要軋鋼設備。
便宜,也不能讓洋行占了,買周小山是應該買,可是買完以后,六十六師背上這么大一股子負債,財力就枯竭了。
周小山真怕自己脹死求了。
只恨穿越時候,沒帶個系統,萬一煉鋼不成功,自己要哭死。
“煉鋼的設備,我可以接手,但是我也有條件!”
“你說?”
“從現在開始,范先生開始做準備,按照兩到三年內,日軍全面侵華時間計算后路。不僅你的久大,永利,永利寧要考慮一旦時局變化,我給你電報示警,你要立刻帶著關鍵設備遷川,這只是我為你著想的準備,不算條件,我的條件是要利用你自身的影響力,帶動平津,華北,江南的民族資本,今年開始,投資四川,開發大西南。這樣才能最大可能的進行戰備!”
“可你們四川交通那么惡劣,有什么值得開發的。投資是要回報的,這種事情,不是以一句戰事需要或者保全資產就可以打發人家投資的!”
“值得的地方多了去了,四川有石油,其他地方有嗎?”
“真有石油?”
“不僅有石油,四川有石墨,鉛筆廠已經跟著我們去了一家,電池廠也可以進來,四川有鋁土,鉛,銻等金屬礦產,日用消費品什么不能做,哪怕拿去包裝罐頭,運輸上的損耗小,也比我玻璃做的好。四川還有大量的散落的煤,鐵,天然氣礦,哪里不能發財。再說了,你不覺得,讓這些資本,進入四川避險,比放在平津,上海這種鬼子屠刀底下,更安全!”
石墨啊,那可是惰性材料,范旭東比誰都清楚,他硫酸廠的很多化工設備密封件和耐腐蝕設備,就是石墨做的。
“可是,兩股紅軍在四川西北草地合流,人家對四川的安全有顧慮!”
“讓他們考察,又不是立刻投資,怕什么啊,到了今年底,你就知道,川軍和中央軍,不會讓紅軍進入繁華之地的,紅軍受挫以后,也在反思他們的政策,倒時候局面也就明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