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打仗,路上經常只能有什么吃什么,方便什么吃什么。
連劉湘在四川錦衣玉食習慣了。
從安徽輾轉到山東,除了部隊駐扎在某地有條件之外,平時也只能有什么吃什么。
只不過隨軍的侍衛見廚子指導他只能吃軟飯。
照顧的比較細致。
劉總司令因為刺殺湯恩伯的事情,很惱火。
睡了一晚上第二天起來也沒給他們幾個好臉色。
周小山這小子今天討好的親自挽著袖子做了幾道菜。
劉湘還沒表態,郭勛祺先笑起來。
“我給你們說,每次我看見小山做的菜,就想起他做的那首《天凈沙,餓了》。剁椒魚頭烤鴨,糖醋排骨對蝦,水煮肉片鳳爪,肉串雞架,溜肥腸炒豆芽。”
“勛祺,詠鵝聽過沒有?”
回首在永州的日子,劉湘舒展開了笑容。
他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自己可以榮歸故里。
“還有詠鵝啊?”
“有,《詠鵝》鵝,鵝,鵝,曲項讓我捉。拔毛再鹵水,成盤擺上桌。還有《釵頭鳳》豬頭肉,就曲酒。滿鍋紅油炸泥鰍;軍號吹,半夜起,十里越野,全身負重,餓,餓,餓!”
“哎呀,大帥,還是當初我們在四川做軍閥的日子快活,就跟嘯聚山林的好漢一樣,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馮天魁別了別嘴,在四川的日子,當初不覺得珍貴,現在回想起來,沒有戰爭真好。
“怎么,嫌棄老子當年沒有跟你們論稱分金銀?”
“怎么可能呢?那時候像的少,做的也少,活的簡單。”
“就因為我們活的簡單,你看人家小鬼子就把我們當傻子,欺負到家里來了!”
不一樣了,回不去了。
七七事變爆發以后,劉湘和馮天魁都明白,川軍肩膀上要幫著中央軍和各地方軍一起,扛著國家和民族的責任。
劉湘這句話,說的大家心里沉甸甸的。
川軍出川抗戰以來,。
每一仗都是如履薄冰,都面臨敵強我弱的局面。
起初周小山說日本人隨隨便便可以動員兩百萬軍隊的時候,劉湘和馮天魁都沒這種感覺。
看著鬼子一個個常設師團被打殘,一個個重建。
天上的飛機打掉幾百架,又來幾百架。
一旦甫系川軍出川抗戰隊伍打光,就再也帶不出第二支這樣的隊伍了。
就算可以征伐新兵,戰斗力天壤之別。
兩相對比,這才深刻的感受到完成工業化以后的日本,國力強大。
“大帥,不說這個不高興的,小山前幾天鬧那個笑話,他們給你說沒?”
“沒有啊,這小子又干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