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周小山是個隨遇而安的角色。
憊懶小子遇上了民族浩劫。
在川軍時候,為了能為這個民族做的更多,很多事情只能依靠劉湘和馮天魁借用川軍的力量去做,狐假虎威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蘇魯皖豫這片根據地就不一樣了。
周小山日以繼夜,一年的辛苦和汗水,如今要完整的交出去。
臨離開的時候,他心里多少有些舍不得。
離開山東,再也遇不到這樣讓自己獨斷專行的工作環境了。
舍不得劉紫曼這樣一個密切配合自己政委。
舍不得羅亮,羅家祥,李念三,封萍等等言聽計從的下屬。
也舍不得這樣一個打鬼子的平臺。
他都不知道自己回四川,還有沒有機會踏上抗日戰場。
即便去安徽前線,遠不如在山東大口喝酒,大塊吃肉,一心干發展根據地,想干鬼子就干鬼子這樣痛快。
回想當初到沂蒙山時候,一窮二白。
遍地是土匪,百姓在土匪,鬼子的屠刀下,瑟瑟發抖。
如今根據地各鄉村的地道日趨完善,甚至開始連接,鬼子這次被打退以后,一年半載別想卷土重來。
根據地穩定發展一到兩年,只要不亂來,等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后。
山東將迎來空前的機遇。
這一走,他娘的,虧大了。
想起軍令如山,周小山就有些肝疼。
不走也沒法子。
四川的親人,朋友,戰友,還在眼巴巴等著自己回去,給他們撐起一片天空。
“小山,我剛來,你就要走,要不我給總部發個電報,你再留半年,等山東軍區成立,整合獨立團以后再走?”
相對徐副師長,常司令對周小山的了解。
羅政委一路聽封萍和劉紫曼介紹山東的情況。
簡直難以置信。
全國大部分根據地,八路軍都是占的最窮的地方,敵,我,頑犬牙交錯。
鬼子終歸是老大。
蘇魯邊區這里的地理位置,民風確實適合發展根據地。
羅政委也有信心,用幾年時間把它發展起來。
可是周小山才用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
還利用海外援助,建設起這么多工廠,這就是他辦不到的。
“謝謝羅政委好意,您一直在前線,不了解四川的情況。國民黨的五大召開以后,表面上只是限共,溶共的政策。其實國民黨在敵后,在前線,奈何我不了我們八路軍。國統區就不一樣了,他們會大力發展特務,針對我們黨內影響力在全國范圍不是特別大的同志進行迫害!尤其影響和支持川軍抗戰這條線的,抗戰初期康澤和其他特務不管,是借用我們組織的手,鼓動川軍出川抗日,此一時彼一時,現在軍委會要加強四川的控制,迫使川軍中央化,像羅世文等被國民黨特務掛了名的同志,特別危險。”
羅政委本來還想說不在乎一兩個月的,他可以直接聯系延安。
徐副師長拉了拉他的胳膊。
“前天小山給發了一封電報前指請示前指,讓原來跟川軍聯絡的同志全部撤出來,這些同志大部分都因為統一戰線暴露了。前指估計把電報轉回延安了,沒有回電,我和常司令起草了一份電報,建議延安重視小山的意見!”
羅政委是胸有錦繡的角色。
一句話就聽明白了。
周小山回四川,不簡單是中央不希望他折損在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