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魏興思沒有過多閑聊,直入主題:“我這剛給學生開完組會,我們有一個工作想沖一下NC那個NC,你也知道的,這期刊對機理研究方面的要求比較高嘛,找你主要是想拜托你幫忙測一下TAS、TRPL的數據,然后寫一些分析放在正文里。”
需要對方測試的主要是TAS,通過這項測試可以明晰皮秒級別時間尺度下共混薄膜內部的電荷輸運情況,至于TRPL只是附帶的,畢竟這兩種測試需要的樣品是一致的,不測白不測嘛。
“可以啊,沒問題,”馮盛東語氣頓時活絡了起來,“近期我這邊機時還剩下不少,你們把樣品盡快寄過來,我親自幫你們測試。”
雖然魏老師沒有仔細說,但在學術圈里這種程度上的幫忙,基本相當于許諾馮盛東在文章中掛一個通訊作者了,當然,馮盛東的老板T?nu也可能會來分一杯羹,畢竟用的儀器設備都是T?nu名下的,而如果對方有學生參與了測試,那么該學生也會掛名作者,不過排名不會太靠前。
“那行,”見對方滿口答應,魏興思也是放松了下來,進一步解釋道:
“我去瑞典前,我學生做的這個體系光電轉換效率是7.5%左右,現在已經突破到8.4%了,打破了PDI非富勒烯受體領域的世界紀錄,沖擊NC的希望非常大,而且文章主體基本寫好了,就缺你這個機理方面的研究,想著再把把工作的質量往上提一提。”
“是不是你之前在這邊的時候,跟我說的那個大四本科就發AM的學生,是叫許秋,對吧?”馮盛東問道。
“沒錯,”魏興思驚訝道:“我當時就隨口一提,沒想到你還記得。”
“那當然,想想我大四的時候還不知道在哪里玩著呢,研二才發第一篇文章,現在的學生,真是一代比一代厲害了啊,”馮盛東自嘲般的感慨了一句:“你看我混到現在都沒一篇AM。”
“你搞物理方面的理論研究發什么AM啊,不都是PR系列嘛。”魏興思頓了頓,說道:“對了,他現在就在我旁邊呢,許秋,和馮盛東老師打聲招呼。”
“馮老師,你好。”許秋客客氣氣的問好。馮盛東是助理教授,聽起來好像和助教差不多,其實他可以帶碩士生也可以帶博士生,類似于博導,還是很NB的,就算通過不了六年的考核期,不能直接成為終身教職,也可以轉其他教職,多干幾年再評副教授也還是有獲得終身教職的機會。
“你好,許秋同學。”馮盛東也熱情的回應,說起來,兩人還真的是同學,就是差了好多屆。
魏興思插話:“許秋,你和馮老師聊一聊樣品的事情,這個要趕快落實了,把樣品寄過去。”
“好的,”許秋向馮盛東復述了一遍他目前的行文思路:“開發了一種新型3D-PDI分子,涉及了三維化、稠環化、引入硒原子這三種的分子結構優化方法……”
講述期間,馮盛東一直沒有出聲,許秋本來以為對方在認真聽,直到看到微信彈出提醒“當前通話信號差”……
許秋內心吐槽了一番國際線路,“喂”了幾聲,沒聽到回應,便掛掉電話又重新接通,然后他從中間斷掉的地方講了一遍,著重介紹了一下TRPL測試相關的內容。
馮盛東對這方面內容也是比較感興趣,說道:“等下我們加一下微信,你把TRPL的實驗結果發給我看看。”
“好的,”許秋應和了一句,切換話題,“我們這邊要準備樣品的話,樣品制備方面有什么要求嗎?”
“嗯……”馮盛東考慮了一會兒,說道:“基片用石英玻璃片,尺寸大小不用太大,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就可以,還有就是薄膜要均勻,每個體系準備三個重復樣品,樣品真空密封,通過快遞直接寄過來。對了,也別忘了準備空白樣品。”
“石英玻璃片,1平方厘米大小,三個重復樣品,空白樣品,真空密封?”許秋將他剛才記住的重點,以反問的語氣說了出來。
“沒錯。”馮盛東道。
“那樣品體系呢,三代3D-PDI分子,每種都要準備單獨組分和共混薄膜的嗎?”許秋和馮盛東商議道,TAS對他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測試手段,他很想順著無線電波信號去把馮盛東的技能給復制過來,但是做不到。
不過,這種偏向理論方面的技能,復制過來的主要也是實驗操作相關的影像資料,重點是模型構建、數據分析方面的,也很難速成。
“嗯,這思路可行,單獨和共混的樣品可以很直觀的進行對比、分析,而且三代分子之間也可以做相互比較。”馮盛東笑了笑道:“實在不行,你就把所有能夠想到的樣品都做一遍,反正多做總是沒錯的嘛。”
“好的。”許秋沒什么問題了,轉頭看向魏老師。
魏興思一直在旁聽,見許秋和馮盛東已經基本談妥,也沒再廢話,直接結束話題:“那今天就先這樣,不耽誤你吃早點了,之后有什么問題我們三個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