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咩,”田晴瞬間來了興趣,連續問道:“男的女的?是本科生嗎?魏老師明年應該沒有研究生的名額了,有許秋和孫沃在。”
“是個妹子,年紀看起來不小,應該不是本科生。”吳菲菲說道。
“不會是博后吧?”段云突然插話。
“有可能,”田晴點點頭,“我們組文章這么高產,有博后過來投奔也很正常。”
段云隨口接話,“為啥又是妹子,組里現在陰盛陽衰啊,再來個男生平衡一下多好,正好湊齊四男四女,之前本來不是有個程什么來著,后來都跑掉了。”
眾人閑聊了十幾分鐘,突然聽到隔壁的開門聲,紛紛默契的安靜了下來,開始展示演技。
不多時,魏老師出現在216門口,簡單掃視了一圈,說道:“組會,都過來吧,今天有一位新成員要加入。”
有了吳菲菲的提前透露,眾人倒不是很驚訝,許秋和孫沃提著圓凳,其他人帶著紙筆,跟著魏老師向218走去,許秋還額外多拿了一個凳子。
眾人進入218房間,只見辦公桌旁站著一位妹子,看年齡應該快要奔三的樣子,顏值平均線附近,上身軍綠色的外套,下身有些褪色的淺藍色牛仔褲,頭發隨意的盤在一起。
魏老師開口介紹:“這位是新加入我們課題組的博后,鄔勝男,大家歡迎。”
說完,他帶頭鼓起掌來。
許秋“啪啪啪”的拍著手,心中回憶起昨天下午的記憶片段。
當時,他去洗手間解決生理問題的時候,在走廊里有見過鄔勝男一面,當時她的行進方向正是魏老師的辦公室,看來應該是提前過來找魏老師談了一回,今天是正式確定了下來。
其實,如果想在學術圈里好好發展的話,博后選在國內讀的話,是比較吃虧的,當然,這里用“讀”可能不合適,博后不同于博士生、碩士生的學妹身份,更加偏向于一份工作,但意思還是那個意思。
究其原因,大多數選擇國內博后的,往往碩士、博士也是國內讀的,而現在學術圈越來越看重海外研究經歷,沒有海外研究經歷在學術圈內發展的空間有限。
倒不是說“自我歧視”,或者“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而是客觀上有這么一段海外留學經歷,確實能夠顯著提升科研工作者的見識,拓寬視野,更容易做出成果。
畢竟,在科研的整體方面,海外做的確實比國內好,這一點也沒什么不能承認的,別人強,就去學習,然后努力追趕就是了。
種種原因下來,一直留在國內的博后,除非手里有《自然》大子刊、CNS主刊這樣的重量級工作,不然想轉教職,重點一本非常困難,只能進差一點的一本,甚至二三本。
而且想從講師往副教授升,也是個問題,國內高校不認可博士后的工作經歷,幾乎不能直接競聘副教授,繞來繞去,想進步的話,還是得出國留學“鍍個金”。
此外,國內的博士后制度也不成熟,有些地方只是花錢購買勞動力,比如雇幾個博后過來寫“本子”(項目基金申請書),并沒有對博后培養的考慮,兩年之后博后出站還要面臨著再次擇業,總不能一直讀博后吧,兩年的期限,太不穩定了。
不過,在魏老師組里,許秋覺得鄔勝男應該是能得到比較好的鍛煉,就是不知道她能不能扛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