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許秋繼續介紹他從龔遠江、盧長軍、臧超軍等人那邊得到的收獲,相對來說比較瑣碎,就是他在聽報告的時候,思緒碰撞,靈機一動,抓住的一些靈感。
這些靈感比較超前,都是現在組里沒有嘗試過的想法,包括:“將鄔勝男的FNIC體系制備半透明器件”、“光吸收互補的多個體系制備疊層多結太陽能電池”、“有機光伏和鈣鈦礦光伏以非多結器件的形式制備”、“基于兩種光吸收互補非富勒烯受體的三元器件”等等。
最后,許秋介紹了另外一個較為系統的工作,是來自徐正宏他們課題組的,也就是他們組是如何一步步不斷優化,基于饒丹寧A單元結構的ADA非富勒烯受體分子,得到現在的IDTBR結構。
許秋還幫徐正宏展望了一番,之后可以進行“在BT單元上引入氟原子”、“將IDT末端的兩個噻吩替換為苯環”、“在饒丹寧端基中引入氰基”等一系列的優化。
當然,他也只是隨口一說,并沒有自己做的意思,許秋現在能做的體系有十幾個,已經夠他消化一段時間的。
在許秋匯報的同時,魏興思也一直認真的聽著,之前火車上他只是簡單的掃了幾眼許秋的PPT,沒有細看。
結果,魏興思越聽越心驚,雖然只有短短幾頁PPT,十幾行的文字,但卻凝聚了近十個研究方向的科研想法,按照他對這些科研想法的理解,其中半數之上的都有機會發表文章,不少的點子都有發一區文章的潛力。
這就是帶許秋出去開會一天的收獲嗎,竟恐怖如斯……
魏興思不由得回憶起許秋進入課題組后,這一年來的變化:
最開始,是許秋主動發郵件說要進課題組實習,當時的想法是終于盼來了一個免費的勞動力。
和許秋當面談過之后,了解到許秋3.5的績點,英語成績也很好,有保研的打算。
初步判斷如果好好培養一下,應該能貢獻三四篇二區文章,運氣好,可能能出一兩篇一區文章。
然后,就順手讓陳婉清帶著許秋熟悉各種實驗,并讓他接手了一個爛尾的校內項目,好像是關于柔性襯底的。
本來沒太關注這事情,畢竟是個本科生嘛。
結果沒過多久,他就把項目結題報告拿了出來,而且居然還被他發了一篇文章,文章也不差,沒記錯的話應該是一篇《大分子》。
接下來,許秋學會了聚合反應,自己獨立開發出了PCE11,搶在了港大嚴虎課題組前面直接發了一篇AM。
當時的感覺,他應該是單純的運氣好吧,撿了個漏,這在科研領域雖然不多見,但也是有的。
再后來,打臉就來了,3D-PDI體系,許秋再次發表一篇NC,打破了PDI領域的世界紀錄,做到了我當初想做卻沒有做到的事情。
雖然這個世界紀錄很快又被韓嘉瑩給超過了,但許秋如果只有運氣的話,肯定沒辦法做到這一步。
他是真的有實力的,科研水平應該和年輕時候的我差不多吧……大概?
在這時候,我產生了讓他做課題組小老板的打算。
最近,他又又又跨了領域,來到了ADA體系,并開發出了效率突破10%的ITIC體系,繼續創造奇跡。
我也正式把他抬上了課題組小老板的位置上,并打算安排他畢業后出國訪問兩年,然后特聘回國來接我的班。
現在,看到他這科研想法層出不窮,仿佛就沒有止境一般。
按照這個趨勢,還讓他接個錘子班,估計過不了幾年,我就要跟著他混了……
PS:周一求推薦票,兩章索性直接連著發了,第三更在下午16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