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科發一篇《自然》,基本世界上所有學校都會搶著要。
事實上,本科能發一篇AM一作,只要不是英語太差,可以通過對應的雅思托福GRE考試,去世界排名前十的名校,還是比較容易的。
畢竟,都能發AM了,且不說實驗方面的能力,單單寫文章的能力肯定非常的強。
哪怕研究領域發生了變化,寫文章的能力也會留存下來。
不過,許秋轉念一想,殷后浪、徐心潔,他們才大二,還都是孩子啊。
要不要摧殘他們呢?
正在這時,魏興思突然出現了216的門口:“許秋,來我辦公室一下。”
許秋問道:“什么事啊?”
魏興思解釋道:“有一個東伐大學的碩士生,打算到我們這邊讀博,我看他發過來的簡歷還可以,就讓他過來聊聊,計劃是接陳婉清的班,所以他如果過來的話就歸你管,你來一起看看,今天就當做是面試了。”
“好啊。”許秋眼前一亮,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啊。
隨著組里不斷發表高質量的文章,加上及時維護課題組網站,現在組里的名氣已經打了出去。
魏興思那邊經常能收到一些碩士三年級學生的郵件,表示有意向過來讀博。
申請者全部都是外校的學生,因為本校的直博生,也就是韓嘉瑩那一屆的,現在都已經確認了導師,想挖墻腳的機會比較小了。
不過,魏老師之前收到的申請,沒有看到一個滿意的,因此全部都拒絕了。
魏興思當時自認篩選簡歷的要求“不高”,只有三點。
首先看文章,要求至少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過一篇SCI一區或者二區的文章。
因為發三四區的文章和一二區文章要求不一樣,不說實驗工作方面,單單語言方面,三四區文章對語言的要求相對一二區的文章會低很多。
要是沒有發過二區以上文章經驗的話,多半還需要從頭開始培養他們寫高檔次文章的能力,這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
哪怕有不錯的英語水平,也需要消耗很多時間。
比如孫沃的一篇ACSAMI,光寫文章就寫了一個多月,快兩個月時間。
而同樣的活交給許秋,可能只需要一周不到的時間,工作效率差了四五倍不止。
其次,看出身,也就是本科、碩士期間的學校。
魏興思覺得至少得有一個是985吧,最好本科是985。
最后,看英語成績,要求CET6達到500+。
這也是院系定下的最低標準,要是英語太差,日后改文章的時候會非常痛苦。
不過,前段時間拒的人太多了,也讓魏興思發現外校的生源,想要同時達成三種條件的難度可能有些高,要是一直保持高要求,結果最終出現招不到人的情況,那就尷尬了。
于是,魏興思便把標準降低了,三條達成兩條即可。
這次的候選人,就是只滿足其中兩個條件的。
對方來自東伐大學,雖然不是985,但其他方面足夠優秀,碩士期間發表過一篇AFM綜述,一篇ACSAMI,拿到了國家獎學金,英語成績CET更是有600+。
而且,東伐大學和魔都綜合大學的材料系合作比較緊密,常年往這邊傳遞不少人才,像組里的吳菲菲就是東伐大學的,魏興思對來自東伐大學的學生也有天然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