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東伐大學剛好就在魔都,過來比較方便。
因此,魏老師便讓對方周末過來一趟,見面聊一聊。
值得一提的是,本科到碩士,通常需要考研或保研進入高校,相對比較麻煩,有一定的門檻;
而碩士到博士,入學反而相對簡單一些,通常采用的是考評制度,可能只有面試沒有考試,門檻相對比較低一些,屬于“好進不好出”。
像魔都綜合大學材料系,聯系了導師,且導師愿意要你,有很大的概率就能進來。
院系方面相對比較好說話,唯一硬性的要求是英語CET6成績,現在一般要在500分以上。
當然,由于內卷的原因,不少碩士生把讀博當做了就業,學校招博士生的標準也正在逐年的提高,也會淘汰一些條件相對比較差的碩士生申請者。
比如,吳菲菲當時申請碩博連讀的時候,發現往年用不完的碩博連讀名額,她那一年居然不夠用了。
后來她順利轉博了,有幾個本來打算繼續讀博深造的碩士生被淘汰了,無法轉博。
據吳菲菲說,當時考評的時候,雖然是以面試成績為標準的,但主要看的就是碩士期間發表的文章,來確定最終的名次。
總的來說,在國內同一所學校,博士最好進,門檻很低,基本只要面試,碩士次之,需要考研/保研,本科最難進,需要高考/保送。
比如,同樣是清北大學的畢業生,本科畢業生是含金量最高的。
也因此,碩士三年級的學生,如果打算繼續做科研,且當下的課題組或者學校比較一般,就會往更高更好的平臺跳。
類似于:211碩士往985博士走,985碩士往C9博士走,C9碩士要么碩博連讀,要么可能就出國了。
如果確定了繼續深造的意向,碩士畢業生通常都會提前聯系導師。
因為一旦聯系的晚了,好的導師基本上都被搶完了,就像本科生找工作,要是拖到大四下學期,畢業前夕才開始著手找工作,就比較難以找到心儀的工作了。
而且,如果碩士生讀博選擇更換學校和課題組,碩士和博士期間專攻的方向大概率不會完全一致,也需要提前進入課題組,給自己和課題組一個緩沖的時間。
包括熟悉課題組的環境,閱讀相關領域的文獻,學習各種新實驗設備的使用方法,和前任交接一下工作之類的。
這算是科研圈的潛規則。
比如魏興思組里的陳婉清和段云,因為他們已經達到了畢業要求,所以魏興思現在基本上不管他們了。
不過,也有那種把學生往死里壓榨的課題組,導師不到最后一刻,在畢業意見上簽字之前,都不會給學生自由。
七月份畢業,要干活干到六月底才放人走……
這種就有些過了。
如果真這么干,學生畢業后,多半會選擇和導師老死不相往來,也大概率不會繼續做科研了。
因為已經被“毒打”過了。
可惜,現狀是,這種導師的比例并不算低。
許秋估摸著,國內至少超過一成。
就像一顆顆地雷一樣,埋藏在各大高校之中。
PS:課題組的大三本科生是鄧虎,港大和PCE11材料相關的老師是嚴虎,因為名字差不多,之前有幾次寫錯了。
PS2:再次萬更,求月票,還差一百多票破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