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蛇鯔魚,在潮汕那邊還有一首傳唱度比較廣的童謠,翻譯成普通話好像是這樣唱的:
“粗皮那哥,有錢買無
無錢勿捏,捏久臭腥......”
當然,這首民謠吟唱的對象本身并不是蛇鯔魚而是得皮膚病的人。
一般都是小孩子如果有同學得了皮膚病大家就會起哄對著他高喊這首民謠。
“我算是知道這網魚為什么這么重了。”項陽繞著漁網轉了轉,嘖嘖稱奇道:“難怪徐師傅說要把船的速度減下來再起網,原來這一網下去竟然有大半都是蛇鯔魚。”
“怎么?這魚有什么不同嗎?”
“是有些不同,蛇鯔魚算得上是一種很經濟魚類,也就是產量大價錢低的意思,在有蛇鯔魚賣的菜市場上很新鮮的蛇鯔魚都每斤只要十塊錢左右,曬干運到內陸去價格甚至比墨魚還不值錢,但一條巴掌半長的那哥魚稱起來就有一斤多,簡直跟秤砣一樣沉重。”項陽說道。
“才十塊錢一斤?”方友群眨眨眼睛,“那不是跟巴浪魚一樣了?”
巴浪魚學名藍圓鲹,別名又名刺巴魚、棍子魚、池魚、黃占、池仔、熟魚,屬于鱸形目鲹科圓鲹屬的一種,向來有垃圾魚之稱,是很多人眼里最不值錢的海魚中的一種。
“差不多吧。”項陽說道:“蛇鯔魚是一種很兇猛的肉食性魚類,肉質倒還算潔白鮮美,最常見的食用方法是煮成魚飯,其品位和價錢應該比巴浪魚飯稍微高一點,但也高不到太多。”
“將那哥魚切成大段與排骨和蘿卜一起煮湯還是可以的,味道可以跟干貝蘿卜湯比比,我以前在船上如果碰到那哥魚往住會帶幾條回家然后將魚肉叨成小塊鹽腌,曬成半干的咸魚后油炸,然后留著慢慢吃。”陳慶生說道。
項陽點了下頭,蛇鯔魚一般也賣不出去幾個價錢,在漁船上船老大送給船員籠絡下人心并不奇怪。
不過項陽不需要用這種手段去籠絡人心,他給船員們的好處都是實打實的。
蛇鯔魚的骨剌特別多,讓很多人望而生畏。
即便是在蛇鯔魚最出名的潮汕蛇鯔魚也很少有人買來鮮食。
不過蛇鯔魚在潮汕出名的原因也并不是用來吃,而是用來制作魚丸。
潮汕魚丸是名揚四海的美食,基本上只要吃過街邊小吃的人都吃過這道便宜又好吃的美食,潮汕魚丸的制作工藝堪稱登峰造極,在滋味口感上以鮮嫩和穌脆聞名。
如果問潮汕的魚丸為什么這么好吃,那么蛇鯔魚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功臣。
“把這些魚都整理好冷藏起來。”項陽吩咐道:“等回去后我留下個幾百斤,自己掏腰包送到壺海鎮上加工成魚丸,到時候每人分二十斤回去。”
潮汕魚丸的名聲很大,內陸很多超市內的散裝魚丸也都打著潮汕魚丸的旗號。
實際上卻不是的,那些很多都是普通的淡水魚肉加工成的,真正用蛇鯔魚做成的潮汕魚丸富含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B1、卵磷脂等,學生吃了可以增強記憶、思維和分析能力,老人吃了可以延緩腦力衰退,而且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副作用。
以前有一些高級酒店里的魚丸原料是鰻魚甲魚等魚類,但現在卻沒有了,因為那些魚的價格一般都比較貴,但打出來的魚丸卻還沒有蛇鯔魚魚丸好吃。
蛇鯔魚丸價格低廉,質地卻特別松軟爽脆,咬上一口非常的細嫩,現在的一些海景酒店的魚丸也都是用蛇鯔魚打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