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彎很適合搞旅游開發啊。”老人輕聲道:“前段時間有人跟我說,要在龍城也搞一個網紅孵化基地,這件事一直還在考慮當中,如果要是在青龍彎建座博物館,我覺得網紅基地也可以落在青龍彎。”
項陽張了張嘴巴,不知道老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要搞博物館,要搞濱海旅游,要發展,就一定離不開便捷的交通,你們不能夠什么都只等著我們撥錢,因為你們才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你們如果自己都不積極,我們再積極也沒用。”老人說道。
項陽苦笑幾聲,老人開出的條件確實是已經非常的誘人了,如果要是他再拒絕,那就是顯得他不懂事了。
“修路是好事,不夠我確實拿不出來那么一大筆錢。”項陽一咬牙,說道:“這樣吧,我牽個頭出五百萬,剩下的就只能夠靠其他人了,再多就我也沒辦法了。”
“五百萬?”老人驚訝地看著項陽,“小伙子,你是不是對修路有什么誤解?”
“項先生。”老人身邊的那青年笑道:“五百萬都夠在城市里修一條主干道了,一般的高速公路施工,在沒有特殊性結構如斜拉索橋、長大隧道、特大橋的情況下,雙向的四車道,每米的費用也只在2到3萬元,村里修公路,就是那種一般的柏油路,大概寬3米,大概是20到50萬左右一公里,從巖龍村到壺海鎮才只五六公里呢。”
項陽眨巴了下眼睛,他以前同學家里有做包工頭的,那同學常常跟他說,修一條路要多少多少的錢,感情那都是在誤導他啊!
“修條道路用不著五百萬,如果按C25混凝土150厚計算,每平方0.15*280=42元左右,人工費每平方15元左右,模板、切縫養護等每平方5元,其他不可預見費按5元,平整場地每平方3到10元,合計起來才42+15+5+5+2=70元左右,這基本是成本價,按照我們原本的預算,這條道路大概是......”青年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他所說的東西,項陽基本上是每個詞都認識,但連貫在一起一句話也聽不懂。
結果青年話還沒說完,就被老人給打斷了,“行,就五百萬,之前的那套預算是最簡易的道路預算方式,等我們回去后我們會進行從新預算,保證把你的每一分錢都用在修路上,盡最大的能量給你修一條最好的道路出來。”
項陽欲哭無淚,原來修一條路根本就沒有他想象中的那么貴。
不過話既然都已經說出去了,項陽也不可能再反悔,青龍彎如果真要搞旅游開發,那一條道路絕對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隨著青龍彎的發展,人流量肯定會越來越大,如果一開始只按照最普通的農村道路來建的話恐怕用不了幾年就要推翻重新建,倒不如多出點錢一次性搞好。
“領導,您說的那網紅孵化基地?”項陽試探著問道。他現在更關心的是這個東西,生在互聯網時代的項陽非常了解這東西對經濟的催化作用有多大,幾百萬都已經砸下去了,項陽要是不撈點好處兒回來,他自己都得甩自己幾巴掌。
“呵呵。”老人笑了笑,其實這事兒他比項陽還要急,這是龍城高層們在得知龍城范圍內發現了一艘元代戰船后緊急開會想出來的辦法,不管那艘蒙古戰船最后是會被別的博物館撈走還是留在青龍彎。
他們都打算先把勢給造好再說,通往青龍彎的路修起來,博物館修起來,網紅孵化基地也先造起來,先把聲勢給弄起來,甚至記者、游客都先弄過來,將生米給煮成熟飯,到時候等那艘蒙古戰船出水,基本上就板上釘釘是落在青龍彎了,別的地方的博物館要是還敢伸手,那就也別怪他們不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