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刺球不光海洋動物不喜歡,海洋植物,甚至是海洋蟲類也都不喜歡它。
在珊瑚礁海,棘刺球啃噬珊瑚,在自然狀況下,會對珊瑚礁造成嚴重的威脅,會消滅掉整片珊瑚海除棘刺球本身以外的絕大多數海洋生物。
在沒有珊瑚礁的海域里,棘刺球更是橫行霸道的主,它們肆意啃噬水藻、海草的根部,將觸碰得到范圍內的一切動植物徹底毀壞掉。
1970年,連綿有2000多千米長,50多千米寬的澳大利亞大堡礁遭到了棘刺球的破壞。
當時,整個澳大利亞大堡礁有大約五分之一的地方布滿了棘刺球。
那些棘刺球大肆吞噬澳大利亞大堡礁上的珊瑚蟲,留下無數白色的珊瑚骨骼。
一只直徑僅二十厘米的棘刺球一天就能夠吃掉兩平方米的珊瑚,食量大得驚人。
而且,棘刺球的爆發是沒有任何規律可言的天災,它不是因為人為因素導致的。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后發現,只要海水的鹽度適合棘刺球生長,無論環境好壞,氣溫高低,它們就都會大量的繁殖。
剛剛出生的棘刺球并不是球狀的。
在棘刺球小的時候,它們是一種浮游生物,在這個階段,大多數的魚類都可以消滅它們,以絕后患。
棘刺球的成長過程其實也極為的艱辛,需要通過最脆弱的初齡階段,容易夭折的二齡階段、三齡階段,以及魚類最愛捕食的終齡幼體。
然而,一旦讓棘刺球渡過了終齡幼體階段,棘刺球幾乎就是天下無敵,整片海洋里,除了**螺能夠捕食棘刺球外,幾乎沒有任何生物能夠捕食棘刺球。
如果光是沒有天敵,棘刺球也不可怕,海洋具備非常強的自我調節能力,總有辦法能夠弄死棘刺球。
可問題是,在幾乎沒有任何天敵的同時,棘刺球還有著讓科學家們都覺得不可思議的生命力。
在食物充足的時候,棘刺球能夠一天內吃掉數平方米的珊瑚蟲,或者別的等量的食物。
在食物匱乏的時候,一只棘刺球餓上半年也不會餓死,并且照樣生龍活虎的活動自如。
最主要的是,棘刺球的再生能力非常強。
棘刺球的另一個名字,又叫棘刺海星,因為它有一項跟海星一模一樣的能力,當它被人大卸八塊后,每一塊都能夠完整的再長成一只完整的棘刺球。
生育繁殖能力強、生命力強,并且具備細胞一樣的分裂功能,這樣的生物根本就不是自然界靠著自我調整就能扼制的。
即便是人類想要抑制棘刺球的生長,也是困難重重。
曾經有人想了一個向棘刺球體內注射福爾馬林致死的方式抑制棘刺球生長。
但這種方式無異于把蚊子抓住,喂它吃蚊子藥。
在某處海域確實已經遭到棘刺球的攻擊,人類可以采用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短時間內先控制住棘刺球的繁殖,但在棘刺球確實對某片海域形成威脅之前,用這種方式對付整片海洋的棘刺球根本就是在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