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諺曰:民以食為天。”
“太祖高皇帝亦謂先孝惠皇帝:吾漢家之社稷,當以關中為本。”
“今朕奉天命以牧四方,即為天子,當重民之重。”
言罷,劉弘便面色如常道:“治粟內史者,負吾漢家農耕事,亦代朕治關中,當位列丞相之后。”
聞言,殿內百官卻是面色孤疑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寫滿了詫異。
倒也不是說,劉弘將內史作為九卿之首的舉措,有多么出乎百官意料,亦或是劉弘的理論根據有多么奇葩。
實際上,以內史作為九卿之首,是漢室鼎立之后一直奉行的常態。
在‘以農為本’的基本基調之下,內史幾乎穩坐九卿之首!
劉弘繼續延續這個傳統,屬于中規中矩,也算是‘沿用先制’;提出的理論依據,也證明了劉弘雖年不過十六,但也確實具備了‘成熟’的政治認知:對于如今的漢室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還是安心種田。
——漢立不過二十余載,楚漢爭霸結束更是堪堪過去二十年;若是算上開國初,異姓諸侯次序‘叛亂’,天下脫離戰火荼毒,也才過去十五年。
但在那之前,中原大地卻經受了長達百余年的戰火紛飛。
僅僅十幾年,根本不足以將戰國百余年混亂對天下造成的創傷撫平。
在如今,天下百姓大都依舊奔波于生計,內部問題叢生,外有豺狼環伺的情況下,以農為首,也符合古華夏普行的價值。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陽信侯劉揭‘辭官告老’,內史一職,如今是閑置的···
堂堂天子自然不可能忘記‘九卿某一個位置出缺’,尤其是內史出缺這么一個事實;更不可能在大朝儀上,將‘自己忘記內史出缺’的事顯露在朝臣百官、宗親外藩面前。
看看殿內,被人群埋在身后,就連擠進殿門都費勁的內史臣,劉弘貌似也沒有‘暫以副職領內史’的安排。
如此一來,劉弘地目的也就很明顯了。
“啟稟陛下。”
不出百官所料,作為‘皇黨一系頭號狗腿子’的張蒼站了出來,向劉弘躬身一拜。
“故內史陽信侯辭官告老,后闔族數十人盡溺大河;今內史一職,尚缺···”
張蒼話一出口,擠在殿門出的百官嗡時一激靈,旋即目光流轉起來。
——全家溺死!!!
在知曉整件事情前因后果的情況下,要說劉揭一家真是‘意外身亡’,殿內絕對不會有一人相信!
但想想張蒼的政治陣營,再看看劉弘滿臉不可置信,甚至隱隱有些‘哀痛’的表情,百官頓時回過味來,不再言語。
“果為劉氏子啊···”
“端的是心狠手辣!”
——朝臣會不會相信‘劉揭全死意外身亡’,劉弘心里必然有數。
而劉弘卻依舊選擇將這件不那么光彩,甚至有些沾染污點的事,借由張蒼之口,光明正大的擺上臺面,其深意,同樣再淺顯不過。
——人,就是我殺的!
——為啥殺,你們心里清楚!
果不其然,再象征意義的流出兩滴眼淚之后,劉弘又開始發揮自己獨一無二的扣帽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