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明朝也有著別的朝代劇所有的特色,明朝探案劇《醫館笑傳》的總編劇朱凌峰曾說過:歷史上同時存在CIA跟FBI的只有明朝這個朝代,當時有東廠和西廠。
另外還有皇家警衛力量錦衣衛,這也給許多明朝劇以靈感,事實上第二梯隊這些朝代劇,都像明朝劇這樣有著不可替代的特色,可謂是自有風骨。
除了2013年的《蘭陵王》,幾乎所有的劇都出現在2015年之后,也就是“IP劇”大行其道的時候。魏晉南北朝成了廣大架空背景的IP提供了“落腳之地”。
如《瑯琊榜》備案時背景是南梁,《錦繡未央》的女主原型是北魏的馮太后,《孤芳不自賞》的故事發生在東晉十六國,《楚喬傳》則將故事落在了西魏……
為什么這些IP紛紛選擇落地魏晉南北朝?
一是觀眾對這個歷史時期的概念比較模糊,會給創作者更多的空間;二是這個時期的中國處于異常混亂的年代,什么都有可能發生。
而近幾年如此火熱的魏晉南北朝劇沒法躋身A班,是因為它是一位偏科嚴重的選手:可信手拈來,但同時也可能遭遇審查。
魏晉南北朝的正劇只有少的可憐的兩部作品,一部是《北魏馮太后》,另外一部是被剪成七集電視電影的《北魏傳奇》。個中緣由,諷刺的與IP劇紛紛落地的原因相似,異常混亂的年代,在民族問題上難以縷清,歷史觀也難以明確。
如果說魏晉南北朝劇的冷與熱,都在于其混亂的年代,那么秦朝劇的秦朝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的朝代,為何還屈居第二梯隊?
與漢、唐、清相比,秦朝相關的史料并不多,這也給影視化帶來了難度。但秦朝劇仍然有高質量的正劇壓身,比如榜單里的《秦始皇》和占據三席的大秦帝國系列。
除了正劇之外,秦朝劇也不乏“放飛自我”的作品。10年播出胡歌穿越到秦朝做將軍的《神話》,這樣一部腦洞大開的作品竟然還是央視八套的開年大戲,首播兩日就刷新了央視八套開年戲的收視率紀錄。
15年的IP作品《秦時明月》則是改編自同名動畫,講述荊軻之子荊天明、墨家巨子之女高月與楚國少主項少羽的故事,不過電視劇遠不如動畫知名度廣。
而在此前轟轟烈烈的“大女主潮”中,功勛卓越的秦始皇也沒能幸免,成為大女主劇們霍霍的對象。在16年開機的《巴清傳》里,秦始皇要靠寡婦清這個人物才能修長城的人,還要與寡婦清共分天下。最后該劇的一路坎坷,也被網友調侃為祖龍發威。
無獨有偶,在迪麗熱巴主演的《秦時明月麗人心》,秦始皇也會對著女主說出“寡人愛你,愿意與你共分天下”這樣,輕巧地像說出“這片魚塘我都為你承包了”一樣。
如此猜測并非空穴來風,除《清平樂》之外,以宋真宗趙恒和章獻明肅皇后劉娥的故事為主線的《大宋宮詞》片花公開,或將于今年播出。
積壓13年老劇,講述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故事的《清風明月佳人》于近日播出;再加上去年熱播的《大宋少年志》,宋朝劇看起來正一反過往的空白,來勢洶洶。
每個人的童年里都少不了宋朝劇,只是也許你從來沒意識到那是宋朝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