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和中國市場在銀幕外的互動其實很少,僅有的幾次合作也集中森馬服飾為《鋼鐵俠2》提供了鋼鐵俠和黑寡婦的服裝等植入上,幾乎沒有主創會專門來華做宣傳。
而在當時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島國,鋼鐵俠系列還專門設置宣傳大使和cosplay活動來做推廣。
當時正值微博等社交平臺興起、互聯網和二次元文化飛速發展的時間,最早一批粉絲紛紛借助互聯網進行二次創作。與此同時國內還有一小批鐵桿漫畫粉在互聯網上制作一系列漫威宇宙人物和劇情的科普節目,并會跟上國際粉絲的步伐對接下來的電影劇情進行預測、做彩蛋解析,形成最早一批核心圈層。
盡管那時候粉絲群的宣傳并沒有讓MCU在國內的影響力產生質變,但卻奠定漫威文化在國內的基礎,為日后MCU文化在中國市場的壯大創造了一定的土壤,例如盾冬、錘基等日后廣為人知的CP就是在當時開始萌芽的。
而真正讓MCU在國內市場發生質變的是2012年的《復仇者聯盟》!
這一年是電影市場的節點年,以全年26億美元票房超過島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票房市場。這樣的變化不得不使得漫威開始重視起中國這塊市場,第一次派主創前來國內做宣傳。
宣發上的助推,加上此次觀眾對于“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等英雄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此時的第一次大團戰一下吸引到了大量熱度。
百度指數顯示,漫威一詞的熱度在當年有第一次明顯的起伏。換句話說漫威或者漫威宇宙正是從這時候開始才正式作為一個整體被觀眾們廣泛認知的。
經過四年的鋪墊和發酵之后MCU終于走上正軌。
MCU全球票房大漲,國內市場功不可沒。《復仇者聯盟》大爆的階段,正值電影市場的黃金時代,好幾年里國內年票房的增幅都能達到30%上下。
反觀北美,其實自從2009年票房達到106億美元開始,年度總票房增長便已經陷入停滯,增長速度十分緩慢。
《鋼鐵俠3》上映,漫威進一步加強宣發戰略,不僅把主演小羅伯特唐尼帶來,身著一襲中華立領裝用中文跟國內影迷打起了招呼,還拉來王學圻在當中飾演一位喝著伊利牛奶的醫生,TCL、中聯重科等商品植入廣告也充斥其中。
雖然這些中國元素的片段被國內觀眾批評“畫蛇添足”“毫無意義”,但票房顯示大家依然是買賬的。
同時B站等圈層文化平臺的興起,則給粉絲文化的發展提供新的土壤。各種同人視頻創作和科普向視頻在平臺發酵,從最初在《美國隊長》和《雷神》中誕生的CP混剪和后來的各類混剪,到漫威資深粉絲的解讀和預測視頻,再到第一時間譯制的海外宣發物料,如今甚至還有植入本土元素的漫威鬼畜視頻,各種粉絲創作可謂琳瑯滿目。
之前的十年里,漫威讓我們看到一個IP的奇跡,如今老一代退休,復仇者又幾乎算是重新出發,能否再有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