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之人雖然文質彬彬,氣質不錯,可一身洗得淺白的舊西裝,皮鞋盡管擦的锃亮,但鞋幫磨損的厲害,肯定也是穿的時間不短了,可見處境并不好,現在市面上不景氣,這樣的中國文人連肚子都填不飽,心里自然也就沒有了那些堅持。
“看來許先生是明白人,那我不用再多說了,不過現在求職的人很多,我們的條件你也清楚,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我們很需要具有一定日文水平的人,關于這一點,不知道你有沒有準備?”
許誠言微微一笑,顯得胸有成竹,從容的說道:“鄙人的日語水平還算不錯,想來能夠達到貴社的要求!”
看著許誠言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高橋哲夫不禁來了興趣。
新民報社在太原開設以來,人手問題一直是困擾他們的一大難題。
首先是因為新民報社的背后是日偽政府扶植的新民會,刊登的內容也都是為日偽政府張目,所以在太原的報業人員都極為抵觸,不愿意進入新民報社,昧著良心為日本人做事。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民報社的組織結構和新民會一樣,高層和主要干部都是日本人,就連刊登的版面也有一部分是面向日本僑民的,全篇都是用日文書寫。
可是日本記者實在難尋,這個時候在太原雖然有不少日本僑民,不過這些人大多都是國內生活無著的底層平民,聽從政府的號召,背井離鄉遠渡重洋來到中國謀生,這樣的人知識水平相對并不高,就算是這樣,他們也更愿意自己經商做生意,能夠擔任記者的并不多。
更重要的是,記者并不是只坐在辦公室里,很大一部分工作,還需要在外界進行采訪和收集信息,這對不懂漢語,又人地生疏的日本僑民來說,實在是有些為難。
目前在新民報社的記者,大多都是中國記者,而且還多是從平津地區的新民報社抽調過來的人員,會日語的并不多,精通日語的就更少。
少數的日本記者,情況也是一樣,懂漢語的不多,精通漢語的也就那么幾個,還都兼任著重要職務,高橋哲夫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新民報社的人手一直都不太充足。
這次招聘啟事登出了這些天,可是應者并不多,就算是有,也都是不盡人意,所以高橋哲夫還是很愿意把許誠言留下來的。
“這樣吧,我這里有一篇新聞稿,你來翻譯成日文。”高橋哲夫從桌案上取過一份剛剛寫好的新聞稿遞了過來。
許誠言趕緊上前一步接了過來,略微看了一眼,當即點頭說道:“好,我試一試!”
“請坐!”
高橋哲夫起身將許誠言讓到一旁的書桌上,又為他拿過稿紙,放在他的眼前,繼續溫言說道:“不要著急,你可以慢慢斟酌,主要是用詞上不出問題,文筆上可以不做要求。”
“多謝高橋先生,我一定盡力而為!”許誠言微微躬身,恭敬一禮,這才落座,從上衣兜取出隨身的鋼筆,對照著草稿,開始書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