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重歸重,好處是防御效果好啊,一般的弓箭是射不進去的,就連刀劍砍上去也只是個白印,護住了他們的要害,就相當于讓他們多了一條命。
眼看天色漸亮,趙桓收了升龍破城戟,擦了把汗,與侍衛們一起用了早膳。
這仍舊是歷代皇帝不曾有過的行為,完全打亂了貴賤之別。
然而實際上,則正是因為趙桓有了足夠的自信,才能如此親民。
要知道,他剛來這個世界的時候,張口閉口都是“本太子”;就算做了皇帝之后的大半年里,也總是自稱“朕”。目的嘛,無非就是在時時刻刻提醒下面的人——我是你們的主子。
看起來很強勢,很不像趙佶那樣自稱“我”親民,但追根結底都是源于趙桓骨子里的不自信。
現在的他,終于能很舒坦的被人稱為“官家”,也能很輕松的自稱“我”。這就是因為他有了強大的自信作為內心的支撐。
如今距離大宋收回燕云十六州已經過去三個多月,歷法上已經入秋,天氣也漸漸轉涼,倒比盛夏酷暑要舒適得多。其他人繼續練功,趙桓則在呂方、浦文英的跟隨下進了紫宸殿,開始處理龍案上的奏疏。
事務不算多,趙桓只用了半個時辰變差不多快要批復完畢。
蒲公英把最邊上的最后兩本奏疏遞給了趙桓,臉上的神色很沉重。
這些奏疏都是他看過之后分了類的,也是他把這兩本奏疏放到一邊的,他自然知道里面是什么內容。
趙桓看了他的神情,心里也起了疑惑;打開看了一遍,臉上怒氣漸漸顯露。
這兩本奏疏是兩個案子,一個是舉報駙馬曹晟仗著權勢、勾結官府、強買強賣、欺壓良善的,一個是彈劾宋江心思不正、道德不端、無才無德、不配為官學之長的。
舉報曹晟的這個奏疏,說曹晟親自出手強買蘇州一家李氏商人的鋪子,結果李氏不屈被曹晟打死,李家的人在蘇州、杭州、江寧等地商人的支持下上告開封府,要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誅殺曹晟。
此案人證物證俱在,已經被刑部核查過,無誤;現在刑部尚書呂頤浩請求捉拿并審判曹晟。
彈劾宋江的奏疏,是因為有幾十個太學生攔住問宋江,什么是“三綱五常”,引得宋江大怒,當即斥責那些太學生“吃著官家的糧”、“拆著官家的房”;但那些太學生之乎者也的一頓說,讓學識不佳宋江無以應對。于是,太學生中便有數百人聯名上書,要求罷免宋江官學主官的職位,另擇賢者。
此事經過了政事堂的討論,除了李綱、聞煥章等少數幾個棄權外,趙鼎、張孝純等全部支持罷免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