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稱雄上百年,上百年間縱橫無敵手。
然而,在百年后的今天,遼國在對金對宋的作戰中已屢屢失利,早已經不是當年強大的遼國。
對于金國,遼國已經外強中干,金國已經成功攻取了遼國上京,并且圍困了遼國中京很長一段時間,差一點就覆滅了遼國。
對于宋國,遼國早已經腐朽,他們只需要憑借謀略便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奪取燕云十六州,現在甚至奪取了神山縣,只要他們愿意,可以隨時派遣右北平和撫寧城的幾十萬大軍,把遼國中京鐵桶一般圍困。
這次耶律國珍、耶律國寶兩兄弟率領2萬精銳騎兵,被宋人輕輕松松俘虜,就已經能說明問題。
他不得不承認,遼國確實不是以前強大的遼國了;現在別說中興遼國,能把遼國茍延殘喘幾十年或者上百年時間,就已經是祖宗保佑了,就已經要消耗掉他們所有的精力了。
“我明白了!”
太真駙馬雖然一直裝聾作啞,但他本身是極為聰明的一個人,從耶律淳和蕭干的反應、以及兩人最終做出的決斷來看,他已經隱隱猜測到兩人所想。
遼國剛不過大宋。
遼國也剛不過金國。
金國所謂的退兵,對于遼國來說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再宋國和金國之間,雖然金國表面上一退再退,而宋國表面上步步緊逼,但實際上誰能保存大遼,還未可知。
不過很明顯,耶律淳和蕭干明顯是傾向于,宋國更能保存大遼。
或者說,在宋國和金國之間,宋國的信譽仍舊是最好的,耶律淳和蕭干更愿意選擇相信宋國。
在這一刻,太真駙馬的心思也發生了巨大轉變,耶律淳和蕭干的退縮讓他深深意識到,今后性命如何,很大程度上還要指望宋國。
他沒有猶豫,立刻乘快馬又到了右北平城,見到了康炯。
“康大將軍,耶律丞相和蕭樞密使已經承諾,我遼國只想要回耶律國珍和耶律國寶以及2萬騎兵,其他宋國在神山縣所得到的一切,遼國愿意無償贈送給宋國。”
“另外,遼國愿意再贈送大宋2萬匹戰馬……不,我會向天祚帝和朝庭拼盡全力爭取,贈送大宋5萬匹戰馬,以供大宋發展足夠數量的騎兵。”
“但我大遼也有一個條件,就是宋國必須要承諾在任何時刻保護遼國……”
太真駙馬向康炯詳細訴說了耶律淳的要求,并說了向宋國開放馬市的承諾。
這自然讓康炯和馬擴等人大喜過望。
開放馬市啊,這是中原上千年來都夢寐以求的事!
中原對于北方草原民族來說,最大的劣勢便是戰馬不足,由此而引發的問題便是軍事實力的整體發展受制。
但現在,遼國竟然承諾開放馬市,而契丹人本身就是強大的游牧民族,可想而知這個桎梏的打斷,對大宋來說是多么意義重大。
沒得說,康炯直接把趙桓親手所寫的國書交給了太真駙馬,里面的主要內容便是,白紙黑字的承諾,宋國將會永遠與遼國結盟,永不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