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干繼續道:“丞相大人,我們必須要做兩手打算,萬一遼國真的支撐不下,我們應該投奔大宋還是投奔大金?”
耶律淳聞言,橫眉倒豎,憤憤不平。
不得不說,蕭干說的話實在是太難聽了,現在就想到了遼國覆滅之后的打算,從臣子的角度來說,它是不忠的!
但耶律淳不是庸人,他是遼國的頂梁柱,他是奚人的王,他所站在的角度并不是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他必須要為全體的奚人所想,甚至要為大遼的國運所想。
他的話是逆耳的,但又何嘗不是忠言?
耶律淳強忍著內心的不適,沉默不語。
身為大遼皇族,身為遼國的宰相,他對每一件事情的所思所慮都必須超脫凡俗。
他不能因為蕭干說的話比較逆耳,就表現出反感;
他也不能因為蕭干打消了他振興大遼的信心,而對蕭干橫加指責。
事實上,他的信心又何嘗不早就動搖……
而金國可能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們千方百計推上位的耶律淳和蕭干,沒有全心全意的為收回燕云十六州而奮斗,反而在關鍵時刻棄金向宋。
太真駙馬在旁邊,好像瞎子聾子一般,一直看不見也聽不到。
他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有些事情自己知道的太清楚沒有什么好處,也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在這亂世中保全性命以實屬難得。
所以,直到耶律淳向他下達指令,他才有所反應。
“太真駙馬,勞煩你再回右北平一趟,就說我遼國愿意再贈送宋國2萬匹戰馬,祝宋國一統天下!”
“但作為盟友,我遼國也有自己的顧慮!”
“第一,請宋國向天下宣告,承諾無論在什么時候,不會無償幫助遼國抵抗外國的入侵,竭盡全力維持遼國的存在。”
“第二,宋國必須承諾,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進攻遼國的國土,不能攻打遼國的人!”
“第三,告訴宋國,金國已經承諾對遼退兵,而且金國還已經承諾三年之內不會攻打遼國——你只需如實告知,我相信宋人會有自己的判斷!”
“不就兩萬匹戰馬嗎?神山縣的三四萬匹戰馬全部送給宋國,除此之外我遼國再贈送宋國五萬匹戰馬!”
“我契丹人是游牧民族,戰馬多的是,沒必要因為2萬匹戰馬扣扣索索!”
“只要宋國能全心全意助我遼國長存,從今以后我大遼愿意為宋國放開馬匹貿易,只要宋國有金銀、有糧食,我大遼就有足夠的戰馬供給。”
“還有,宋國不是在打草原部落的主意嗎?告訴他們,遼國沒法向天下公示把草原的哪一塊畫給宋國,我大遼只能默默的認同宋國對草原民族的統治,我大遼愿意對此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當然,前提條件仍然是宋國必須要發誓,一不能主動進攻我大遼,2在別國進攻大遼時必須無償相助!”
說到這里,耶律淳和蕭干已是滿面淚流。
他們都是天下一頂一的人才,所思所想已非常人所及,完全都是在顧慮整個種族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