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平鄭重的收下哥倫比亞大學理學學士證書,這是一張精美莊重的紙頁,鑲嵌于框架中,哥大現任校長在證書上簽了字。
“麥克唐納先生,謝謝!”李康平的心情頗為激動,他又畢業了,畢業總歸是可喜的。
單單是哥大的畢業證書就很有儀式感,而哥大的畢業典禮完完全全就是一場盛大的儀式。李康平會去參加五月底的畢業典禮,以碩士研究生的身份。
哥大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比較簡約,這是一張普通的信紙,它傳達的信息是:李先生,你的碩士研究生導師是威廉·伍德蓋特教授,請于3月20日之前搬入碩士宿舍,并向伍德蓋特教授報道。
哥大研究院并未提供獎學金給李康平,他在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學費、住宿費將由庚款基金會支付。
哥大的碩士宿舍樓位于哥大校園最北端,李康平的碩士宿舍亦是單間,宿舍結構、面積和他的本科生單間差不多,唯一的明顯區別是床大了許多。
《黑體輻射和光量子》發表了一月有余,李康平發現他的這篇論文似乎沒有引起美國物理界的廣泛關注。
亞瑟·康普頓給李康平寫了封信,伍德蓋特教授對李康平提出了口頭表揚,僅此而已。
李康平尚未收到APS或者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入會通知書,他覺得他在短期之內恐怕無法成為APS或AAAS的正式會員。
3月6日,李康平來到赫特萊樓,向伍德蓋特教授報道。
并沒有隆重的歡迎派對,李康平來了,和團隊成員認識一下,然后開始學習資料、熟悉環境。
伍德蓋特教授介紹道:“艾倫·比德曼先生,我的碩士研究生。”
艾倫昨日幫李康平搬東西至碩士宿舍時,已得知李康平拜在了伍德蓋特教授門下。
李康平早就曉得艾倫的碩士導師是伍德蓋特教授,兩人相顧一笑,握握手走個過場。
這個三人科研團隊的老板毫無疑問是伍德蓋特教授,他的實驗室位于哥大校園的最東邊,是一個獨立的建筑,外觀看上去像是小型工場。
伍德蓋特教授說,他的實驗室原本是哥大的玻璃工場,用于制造玻璃儀器供本校的教學及科研。前幾年哥大把玻璃儀器這項業務外包出去了,伍德蓋特教授接手了玻璃工場,將其改造為研究高端物理的物理實驗室。
“這是我們的電爐和真空泵,銀粒在真空環境中加熱,從而獲得自由飛行的銀原子束。”伍德蓋特教授帶著兩位學生了解實驗設備,他主要是講給初來乍到的李康平聽。
“銀原子束通過的區域,必須始終處于10的負5次方托的高真空環境中,真空系統的另一端要進行冷卻,使銀原子束凝聚在接收的玻璃板上。如果我們通過顯像觀察到銀原子束在非均勻磁場中沿非均勻方向分裂為兩束,并測量出原子磁矩分量的大小等于一個玻爾磁子,則說明原子在磁場中不能任意取向,也就證明了空間量子化的成立性。”伍德蓋特教授站在玻璃板前,講解實驗目的。
這個實驗的核心思想是讓銀原子束轟擊到玻璃板上并沉積在那里,銀層的顯像結果將決定伍德蓋特團隊的勝敗。
李康平觀察到,實驗室里有電爐、真空泵、抽氣機、玻璃板,以及鉑片制成的擋板,縫狀光闌,黃銅盒……這些裝置按照某種規律組合成為一套實驗設備,李康平親眼看見的這套實驗設備,與他畫在紙上的實驗設計圖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