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造紙匠走上前回答了李言的問題。
現在機器雖然已經造出來了,但造紙畢竟還是需要原料的。
造紙原料的價格算不上貴,花不了多少錢就能買上幾車。
如今紙價高昂的主要緣故其實還是造紙過程復雜的原因。
按照現有造紙術,造紙過程繁雜,需耗費大量時間,且極其容易出現質量層次不齊的情況。
很可能每造出一百張紙,只有一張是上品,其余紙張則是品相不一,乃至出現些許破損。
這才是如今紙價偏貴的主要情況。
“無妨,先將機器運轉給我瞧瞧。”
李言繼續開口,原漿這種東西不用著急,想要提高造紙效率,進行標準化流水式造紙,還得靠機器的穩定運行。
因此,李言只需要看到機器的運轉情況就基本能夠知曉最終結果。
“是。”
接到李言的命令,當即就有兩人前去忙活。
這臺機器之所以要叫半自動造紙機,其實就是受限于動力機械的研發速度,必須以人力做為機械運轉的動力。
若是等蒸汽機研發完成,那么這臺機器自然而然的就能升級成全自動。
前去忙活的兩人中一人搖動手柄,一人在旁邊等著,隨時準備接力。
伴隨著手柄的搖動,整臺機器便開始運轉了起來。
在傳動齒輪的帶動下,原漿池底部的漿液快速轉動,若是此刻原漿池中有原漿存在,那么原漿必然會不斷流動,時刻維持原漿的均勻特性。
在齒輪運轉的同時,差速齒輪也在發揮作用,帶動著機器的其它結構勻速轉動。
李言前后觀察了一番,按照如今的情況來看機器運轉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
現在只需要等原材料到位,制作一池原漿,嘗試性的制造一批紙張便可知曉最終的結果了。
“不錯。”
李言毫不吝嗇自己的夸獎。
要知道,這可是唐代的工匠!
一群唐代的工匠拿著后世的圖紙在一天之內就制作出了相應的機器,并且達到了近乎百分之百的完成度,李言怎么可能挑出毛病,自然只會給出夸獎了。
“都是國公爺教的好!”
一群人相當有眼力見,知道李言才是這天工院的唯一老大,自然而然的就拍起了馬屁。
要知道,在這群人中,除了那些跟隨李言學習制圖的工匠,其他人可并沒有跟李言學過什么。
他們之所以能完美完成李言布置的任務,其實還是憑借著他們多年工匠生涯的經驗累積,和李言的關系并不是很大。
“明日嘗試造紙,若是一切順利,我會替你們向陛下稟報,陛下必然會給你們賞賜。”
李言再度激勵了一番眾人,效果也是相當的明顯。
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沒有什么是比皇帝的賞賜更值得榮耀的。
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就是這么個道理。
皇帝永遠是李言扯大旗的最佳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