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上蠟的過程,夏杰早已經輕車熟路。
因為確實在直播間里說的較多,觀眾們對此也并沒有疑問和好奇。
但是,當竹料和木料打磨上蠟過程結束之后,出來的效果,還是讓觀眾們發出一聲聲贊嘆。
“每次看到上蠟的過程,總感覺自己的眼睛快要被閃瞎。”
“確實,每次上好蠟之后,這些材料就從我也買的起的木頭,變成我這輩子買不起的精品了。”
“其他手藝人上蠟的東西,還是買的起的。至于夏老師……別想了,努力掙錢吧。”
“到了這里,咱們就應該打孔了。咱們在扇骨尾部的中間線上用火柱、鉆頭或打孔刀等工具鉆孔,每根扇骨上孔的位置需要一致,并且孔的直徑要根據扇釘的粗細大小決定。”
“而扇釘的大小,則是根據木料的大小決定。因為咱們做的是春扇,因此扇釘不需要太大。”
輕松將扇骨打孔之后,夏杰又花了一些時間,將牛角燙釘。
“牛角釘可是折扇的眼睛,一把好的折扇,扇釘可是非常重要的。咱們可千萬不能忽視燙釘的過程。”夏杰提醒一些想要自己動手嘗試的觀眾們。
很快,燙釘完成,他也將整個扇骨組裝了起來。
“現在,扇骨已經組裝完成了。咱們接下來,就是畫扇面,制作扇面了。”
夏杰將組裝好的扇骨拿在手上,無人機隨著心念移動至手邊,給兩個扇骨一個特寫鏡頭。
光亮的竹料和木料上刻著詩句,顯得格外地典雅。
牛角釘也因為夏杰的燙釘,仿佛真的像是一顆眼珠子一樣,滴溜溜地轉著,給兩個扇骨賦予了神韻。
“咱們先在生宣紙上按照相應的比例畫出同心圓。而后用裁刀將扇面裁切下來,一般的紙折扇制作工坊每次開紙的規模一次是兩百張生宣紙,而咱們只需要八張就好,兩把折扇各四張。”
扇面的裁紙過程,顯然是比扇骨容易得多,大家也沒有任何的疑問。
“為了增加扇面的手感和使用的強度。我們需要在生宣上刷上特制的膠礬水,制成熟宣。”夏杰話音剛落,又有觀眾提出了問題。
“夏老師,既然都要直接制成熟宣了。為什么不一開始直接使用熟宣進行制作呢?”
夏杰笑了笑道:“之所以不直接使用熟宣,是因為紙折扇扇面對于宣紙的要求太高。”
“工匠需要嚴格把握膠礬水中膠、礬和水的比例,才能制作出適合題字繪畫時最佳用墨效果的扇面。”
“生宣紙比熟宣紙更加的柔軟,有一定的擴散性,且具備較強的吸墨能力。因此在創作的時候能有淋漓盡致的味道,同時提高書畫的韻味和質感,達到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在夏杰的解釋下,觀眾們也漸漸上了道。
“原來,是否是一把好折扇,從扇面紙張的選取就已經決定不少了。”
“剛剛說一張白紙的那位呢?現在還在看直播嗎?”
“看起來簡簡單單的白紙,里邊居然有這么多門門道道。”
夏杰微微一笑,說道:“咱們華夏很多的傳統工藝,都是看似簡單,其實里面暗藏諸多玄機。這也正是咱們華夏人性格低調謙虛的體現之一。”
將八張宣紙一一刷好膠礬水之后,夏杰開始糊裱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