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四張上過礬的宣紙裱糊在一起。傳統的紙折扇藝人會將兩個扇面糊在一起的時候,會在扇面的每個折里都夾上極細的夾條。夾條內的空間用來穿過小骨。咱們也是用一樣的方法。”
夏杰剛說完每個折里都夾上極細的夾條,直播間的問題又冒出來了。
“夏老師,為什么不直接將扇面,糊在扇骨上邊呢?那樣子不是更快嗎。”
“是啊,宣紙又不像是綢緞,簡單使用膠水便可以粘上去了,更加方便快捷一些。”
“手藝杰,雖然說尊重古代的制作方式值得肯定,可若是直接粘上去作為改良的話,好像也不是不行啊。”
“感覺每個折里都夾上極細的夾條,好麻煩啊。不如直接糊上去來的實在。”
對于這些疑問,夏杰嘴角浮現一抹笑意,開始跟觀眾解釋起來。
“確實如此,在傳統的紙折扇標準里,一把制作精良的紙折扇,扇面和扇骨是不能粘在一起的,扇面必須可以靈活取下而不影響扇骨。”
“這樣做并不是完全的遵循古訓,而是大家想一想:雖然宣紙是有著足夠韌性的,四張宣紙粘貼在一起,韌性會更強,的確十分耐用。直接糊上扇骨,倒是一種快捷的方式。”
“但是大家想過沒有,宣紙畢竟還屬于紙張,極易被侵蝕損耗。萬一出現了侵蝕和損耗,這白白凈凈的扇面可就毀了。”
“而且,就算保養得很好的扇面,沒有任何的被侵蝕和損耗的顯現。可萬一有一天你厭惡了扇面上的作品,或者是想要將扇面的名家作品保留下來。是不是還得花時間和精力,再制作一把折扇呢?”
夏杰的話,點醒了圖省事的觀眾們。
“原來是這樣,好家伙,可持續發展在古代就開始了嗎?”
“看來傳統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顯然是有著自己獨到的方式方法的。”
“果然,想要做到一勞永逸,在開始制作的時候就不能夠偷懶了。”
見到觀眾們理解,夏杰點了點頭。
萬事開頭難,但是只要開了個好頭,接下來的過程也會事半功倍。
如果將扇面每個折里都夾上極細的夾條,使得扇面可替換的話,那么擁有了一個經久耐用的扇骨,就約等于可以享受更多風格的扇面。
古代制作折扇的工匠們,也正是想到了這一點,才想出了這一招糊扇面的方式。這樣王公貴族們只需要一把徑直的扇骨,之后便可以收集諸多名家的扇面,來擴充自己的收藏。
選材昂貴的扇骨,也因此能夠得到保存。還能夠通過日積月累的使用,達到包漿的效果,提升整把折扇的價值。
裱好了扇面之后,夏杰對著大家接著介紹下一步:“扇面裱好了之后,咱們現在需要給扇面刷上第二遍礬水。這一道工序叫做‘套礬’。”
“這樣處理,可以讓礬水與裱糊好的宣紙充分地融合。從而加強扇面的透墨性和挺括性。這個過程一般要重復兩遍,才能讓宣紙達到最好的發墨效果和色彩還原效果。”
夏杰將混合好的礬水刷在已經裱好的扇面上,給大家展示成品。
扇形的宣紙,比起套礬之前之前,的確變得更加的挺括。
“在折疊之前,咱們就需要在扇面上作畫了。因為已經在扇骨上刻好了詩句,咱們就盡可能還原詩句上邊的內容。”
夏杰的話,讓觀眾們不由得一驚。
“還原詩句的內容,這句話要是其他人說,估計會被我狠狠的嘲笑。但是從手藝杰的嘴巴里說出來,的確有十足的可信度。”
“畫詩句的內容,不僅僅考驗畫畫的功力,還十分考驗作畫者對于詩句的理解。看來夏老師很有信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