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杰看到了那一條彈幕之中提到的問題,耐心地回答道:“雖說咱們近代改良的技術不能被忽視,但是古人也知道利用疊色的方法能產生更豐富的顏色。”
“比如一塊黃色和一塊藍色重疊在一起,疊起來的地方就成了綠色,這樣可以少刻一塊版。”
“噢~看來咱們華夏的前輩們,也是很有智慧的呢。”
“這簡直就是摸魚的典范。恐怕當時就是制版的師傅,對制版產生了一些疲憊情緒,想要摸魚,才發現了疊色的技巧。”
“這位兄弟,自己想要摸魚的時候,可不要帶上咱們華夏的手藝前輩哦。”
夏杰搖了搖頭,對于直播間觀眾們總是跑偏,自己確實沒有任何的辦法。
不過,在夏杰的想法之中,只要不出什么大的偏差,也不需要去控制大家的彈幕言論,暢所欲言就好了。
“現在咱們將色板排好序之后,就到了印刷紙張的環節了。”
夏杰對著屏幕前的觀眾們說道:“我先去拿一些紙來。”
夏杰站起身子,剛一回頭,就看到了朱大勇那一張殷勤的臉,以及此刻懷中抱著的紙張。
沖著大徒弟點點頭,他便接過了朱大勇拿過來的那一堆紙張。
“線版、色版都看好之后,就該夾紙了,行話叫‘上料’。五百張為一手。將紙按年畫的大小切好,碼齊,工整地夾在印臺撓棍下面,印刷時,紙不能有一絲一毫地活動,這樣才能套準色。”
在夾紙的時候,夏杰也不忘和大家繼續講述關于印刷所使用紙張的“前世今生”。
“年畫色彩鮮艷,與紙張有很大關系。紙要有韌性,光滑、輕薄、白凈。紙越白,印出來的顏色越鮮亮。紙也不能太脆,不能太糙,紙張光滑了,棕擦刷在紙背上才容易來回。”
“過去,印年畫用洋紙,相對的,手工做的叫土紙。洋紙比土紙便宜,洋紙光面滑,操作更容易。”
“但如果做炮仗紙、裹蠟燭紙就需要用土紙,因為洋紙上有膠礬,不易粘貼。后來,年畫鋪并入合作社就用生宣紙,吸水性大,不好操作,但看起來高檔,且有一定韌性,不容易破。”
“杰哥,夾紙完了之后,是不是可以開始印刷了啊?”
有觀眾對著夏杰詢問道。
“夾紙完了之后,接下來要摸版,就是將版片水平放在印臺上,用打濕了的宣紙墊在版片背面四個角上,墊平,印時,版難免會移動,得時刻校正。”
“同時,咱們還需要扦紙。這是個體力活,也是技術活。扦紙平穩落一點,擦子上下到四方,紙有韌性,扦松、扦緊、扦斜、扦歪都會影響到套色的準確度。”
“扦紙的力度必須一樣,一手的料始終保持在一個位置上,旁人難以看出分寸,全在制作者的拿捏之中,千萬要注意好力道。”
夏杰回答完觀眾的問題,講述完工序之后,方才不緊不慢地開始印刷。
憑著系統加成的眼力、反應和力量,這些活兒對他來說,毫無壓力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