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淡漠一笑,料定陳閑已經被克死,沒把這條性命當回事。
收起這番思緒后,他轉頭一瞥,瞥見路旁有棵槐樹,便走到樹蔭下,插下布幡開始說書。
說巧不巧,這棵樹正是海晏樓對面那棵,也就是陳閑第一天說書時所站的地方。
同行是冤家,這塊寶地也讓老道士看中了!
他扯開嗓門,開始為今天的飯轍而忙活,“諸位看官請留步,譚老漢腹中有書講。今兒個別的咱不說,單表一表那攬盡天下豪杰的風云榜!”
這個姓譚的老道士輕車熟路,開門見山,接下來要說傳統書目《風云榜》。
武道風云榜,根據世間武修的實力編排名次,簡潔直觀,又富有話題性,是上到王侯將相、下到市井草民都樂于探討關注的焦點。
尤其是風云榜前十的大宗師,個個強大神秘,令天下人崇拜憧憬,很想了解與之有關的秘聞或者傳說,瞻仰他們的絕世風采。
于是,經典名段《風云榜》便誕生了。
一般情況下,說書人流浪到異鄉,如果不熟悉當地民眾的趣味,只需祭出這段蕩氣回腸、百聽不厭的《風云榜》,就能多多少少賺些零錢,不至于餓著肚子。
當然,這只是一般情況。
譚道士今天攤上的情況,就很不一般。
他成竹在胸,還以為觀眾們會駐足停留,像以前那樣賞口飯吃呢,哪知道本地的觀眾胃口太刁,豈是區區《風云榜》能糊弄的?
開玩笑,他們愛聽的是新書目,讓人爽上天的《斗破蒼穹》!
譚道士說完大半個時辰,完全傻了眼。
這是啥情況?來來回回這么多過路的,為啥都是只聽幾句,扭頭就走?不喜歡也就罷了,為啥他們看自己的眼神里,都充滿不屑?
《風云榜》不香了嘛!
他站在樹下,一個人孤零零的,場面尷尬而凄涼。
又說了一會兒,他絕望地認清形勢,準備放棄說書,換個地方換個身份賺錢。
這時候,對面海晏樓里,有個青年公子晃悠悠走出來,一身酒氣熏天。
徐鳳年心情大好,不僅驚喜地買到空明掌,更深深感受到陳閑表達出的兄弟情,興奮之下,在酒桌上大開殺戒,把陳閑灌得不省人事。
見陳閑伏在桌上昏睡,他結完賬獨自回家。
剛出門,他便看見了對面說書的譚道士,調頭走過去,“戲說江湖?哈哈哈哈,居然還有人敢來這里說書?你就等著餓死在大街上吧!”
他不信,有人能在好兄弟陳閑的地盤上,靠老掉牙的段子搶走觀眾。
這番醉話雖然刺耳,但譚道士撲街,是必然的事實。
譚道士聞言,老臉鐵青,卻沒對眼前這個醉鬼發作,問道:“怎么,貴寶地的鄉親們都不愛聽書嗎?”
他正想弄清,自己撲得這么慘,究竟是何緣故。
徐鳳年仰起頭,哈哈大笑,姿態狂放不羈,“我不是吹牛!論說書,在這天坑鎮……不,這天下!誰能比得過我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