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九兒竊笑:“真正關心一個人,才會從各方面擔憂。”
這個是突然冒出來的話,而且不合時宜,蘇清河哭笑不得道:“是你有所欠缺的地方太多,不得不讓人擔心。”
切。
趙九兒撇嘴,不跟他爭,先下樓辦正經事去。
“仙姑。”
石縣的耆老一看到她下意識就從凳子上起身。
趙九兒朝在場的人看了一周:“別亂叫,這里沒什么仙姑,喊我名字或者叫我當家人。”
耆老立馬改口:“趙當家,聽說你們那邊來人了,小老兒立馬就過來了,這是之前當家的叫弄的文書。”
事關本地大事,其他幾縣的人見縫插針的積極道:“我們也都準備好了。”
趙九兒歪歪頭,示意老叔公把東西接住。
“當家的。”
長袖善舞了一清晨的田錯給她引薦。
田錯先介紹她:“這是我們綏州壩山的當家人,趙九兒。那位是綏州蘇圣人,蘇家的蘇清河。”
府衙這邊的官員出還沒到任的知府外,同知,通判,推官,檢校,甚至是司獄。
除此外還有各縣的知縣。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大司會審。
趙九兒對這些官員的作用和用處不甚了解,行的也是男子禮。對于他們詢問的壩山,綏州,或者是夜闖屯兵所的事都沒怎么回答,全有蘇清河,和田錯在答。
府衙的同知道:“聽聞只要趙九兒趙當家肯在這里建作坊,幾縣的人就自愿和解稅賦一事?”
講真,這是他們最關心的,且他們過來也不是看熱鬧看人的,是來了解事情經過的,若不然這么大的事上司問起來一問三不知,這絕對不行,但也不能一點不管。
“只要趙當家在我們縣建作坊,我們愿意和解,”石縣的耆老第一個發言。
其他幾縣也都是這意思。
石縣那位之前被趙九兒踢進人群挨揍的知縣對趙當家的了解多一些,當即說起趙九兒在綏州的“美名”。
妖女,土匪,財神爺。
這是許多人對趙九兒的認知和評價。
老叔公聽的耳朵都起繭子了,他讓田錯趕緊看幾縣收攏的資料。
蘇清河一邊聽著動靜,一邊幫著看。
想要建立作坊是有條件的。
首先就是交通。
因為有些配方不能交給他們,原料得從綏州那邊朝外運,交通不方便,那就不用談。
其次還是原料。
需大批量,消耗人力物力從外運原料,原料產地過遠的話,他們這些薄利多銷的生活消耗品就很劃不來。
再然后,還得看周圍的城有沒有已經開設的作坊,有的話,一定區域里面不能超過三家。
究其原因是生活消耗品,和規模,以及原材供應。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老叔公不識字,在外地開設分作坊的經驗卻十足,低聲與蘇清河交流這,很快把幾個縣的匯總情況了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