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衙的同知,大慶的知縣,以及平鄉的鄉紳耆老等人,深夜來訪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希望那兩位能賺銀子的作坊落到他們哪里去。
同知,和知縣自然要比平鄉的鄉紳,耆老有分量。
但趙九兒的回答是:“你們可以讓四個縣的人去兩座作坊里干活,作坊的稅反過來是個縣平分。”
“壩山最多少這邊供應兩座作坊的原材,在多了,就算我答應,貨也供應不上。”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趙九兒的話說的很明白了。
老叔公做補充道:“兩座作坊四個縣的人做工,四個縣收稅,你們齊心合力,害怕賺不來銀子?我們壩山現在也在想辦法加大供貨量,到時你們在想添加作坊也是可行的。”
作坊的稅四個縣平分……總比只有兩個縣賺銀子其他人眼巴巴看這好。
“這主意好,本官同意,”同知的私心在大,也不敢在叫其他縣的人在亂起來,而且趙九兒這個當家的都把話說的那么明白了,再有要求那就是強人所難。
“行,”本就抱著央求心里的平鄉更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他們歡歡喜喜的滿意而歸,隔日知道過了一夜作坊出產的稅要給其他兩縣分的石縣和沙河縣意見很大。
“這是為了讓你們四個縣接觸恩怨,”同知有點兒惱了,拍桌子瞪眼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只好請節度使司處來的大人請了官兵來。”
嚇唬誰呢?
四縣的人都不以為然,不過倒也不吵了。
“趙當家知道我們受的什么委屈,但不管如何我們都感謝趙當家的仁義,”石縣的耆老提條件,又從懷里掏出一大堆東西。
之所以能從懷里掏出一大堆,是因為全都是紙。
寫滿了字的紙。
趙九兒隨便看了看,發現這些紙除了寫滿了名字按滿了手印之外,就是感謝信。
一封一封,全都是。
蘇清河拿起來看了看,發現寫的淳樸實在,惹人感動。
趙九兒望著他感慨的表情,勾著一邊的唇笑道:“我這里有個小玩意,還沒做過,你拿去吧。”
什么小玩意兒?
耆老接到手里一看,激動了。
“是墨,”給他宣紙的薛洋道,“我們老大手里的東西就沒有不好,沒有不能換銀子的。便宜你了。”
“是是是,”耆老的目光貪婪又急促的將對折過的宣紙看了好幾遍,“這要是墨的話,跟市面上的墨完全不一樣,小老兒沒見過。”
“怎么可能一樣?”薛洋表情不屑,但因為是沒有做過的東西,具體的他也不知道。
蘇清河也好奇。
趙九兒把耆老手里的宣紙拿給他看:“本來是拿給你的,讓他們琢磨這做好了。”
“做好了到時給我送來點,”她把宣紙遞給田錯,“具體的制作方法我后面在詳細寫給你,你幫他們看著點兒。”
“攜帶方便,不易褪色,書寫持久……”
這詞用的怎么奇奇怪怪?
田錯看了眼配置的方法,“確實跟噗通的墨完全不一樣,你怎么什么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