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那個禿頂的混蛋竟然拔了網線!卑鄙!無恥!下作!”
一輛停靠在距離雜貨店幾百米之外路邊的破舊藍色小汽車內,明顯有著黃白混血特征的年輕女性正在蜷縮在狹小的空間內,發瘋似的拍打著桌子。
她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振波女——黛西·約翰遜。
當然,眼下她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更沒有覺醒異人的能力,仍舊叫著斯凱這個假名。
此時此刻,在電腦屏幕上,赫然擺放著兩張圖片。
其中一張是艾倫騎在紅龍頭頂掠過紐約市上空留下模糊不清的殘影,而另外一張則是剛才通過筆記本攝像頭拍攝到的清晰畫面。
盡管兩張圖片的畫質有著天壤之別,可依舊可以通過像素分析判斷出幾個明顯的共同特征。
首先是小學生一樣的身高,其次是銀色的短發,最后那雙紫羅蘭色的瞳孔。
這三樣加在一起,估計全世界都找不出幾個相似的人來。
所以斯凱基本可確定,剛才透過筆記本電腦攝像頭拍攝到的人,就是紐約之戰中,國際安全理事會口中提到的神秘盟友。
與那位在聯合國代表大會上出席并發表講話的金發少女一樣,都是這個組織里位于最頂點的大人物,掌握著普通人難以想象的恐怖力量。
相比起已經公布身份的復仇者,這些才是漲潮組織一直在尋找的“大魚”。
甚至就連知情的神盾局和幾個大國,在面對外界詢問的時候,都一而再、再而三的保持了沉默。
就連一向大嘴巴的托尼·史塔克,也沒有多透露半個字。
光憑這一點,斯凱就有理由相信,其背后一定隱藏著足以讓整個世界感到震驚的秘密。
而揭發政府試圖掩蓋的秘密、向民眾公布真是情況,始終是漲潮組織行動的宗旨。
這一點跟現實世界中的維基解密有很多相似之處。
畢竟歐美各國在近代歷史上,都犯下了太多的反人類罪行,以至于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基本為零,甚至有些地方培養出了專門的反政府傳統。
不管政府下達什么樣的命令,民眾都會第一時間反對。
這不是他們有多么愚蠢,而是被騙得多了,自然而然產生的強烈抵制情緒。
所以像這種揭露跨國企業、政府、軍方和情報部門黑料的組織,向來非常受到下層民眾的歡迎和支持。
再加上互聯網產業的飛速發展,以及各國對網絡安全的不重視,導致各種黑科組織在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里,像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斯凱甚至覺得,自己所在的漲潮組織,就是現代都市鋼鐵叢林里的羅賓漢,干的都是劫富濟貧、行俠仗義的正義事業。
所以盡管在物質上十分的貧瘠,可她卻在精神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為了搞清楚所謂“神秘盟友”的真相,這個骨子里充滿了瘋狂和冒險精神的年輕女人在發泄了一下憤怒和不滿情緒后,終于小心翼翼的推開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