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斗機速度輕松超越了109千米/小時,昆式戰機甚至可以達到5000千米/小時。
光速是生活在空間中的物質的速度極限,卻不是白鏡這種與空間融合后生命的速度極限。
只是一瞬間,他就離開了水星,來到了火星附近。
之所以沒有金星,是因為白鏡沿著一條直線飛過去的,要想碰到金星,除非九星連珠。
就算是火星,白鏡也只是遠遠的看了一眼。
接下來,便是布滿了隕石的小行星帶。
在各類星圖上,看著這片到處都是隕石的地帶,人們可能感覺這里會很難航行。
實際上宇宙太大了,幾十萬顆隕石倒在這么大片的小行星帶里,經常是幾公里幾公里看不到一顆的。
就算碰到了也不要緊,白鏡常開著吞噬,一瞬間就把隕石吞掉了。
又幾秒鐘,路過木星。
白鏡專門繞了個彎兒,一頭撞了進去。
木星表面,是無窮無盡的氫氣,氦氣,甲烷,乙烷,氨氣,它們在木星的旋轉下,形成了巨大的濃云,風暴,雷霆!
這種風暴體積之大,甚至可以吞下一個地球。
因此用地球上的風力等級來衡量這邊的風暴都已經不夠用了,能吞掉地球的風暴是幾級風暴?
以白鏡化身完全態星空巨龍,在這里也只是個弟弟而已。
除此之外,白鏡還發現了空中飄浮著的,生命?
白鏡引力掃描間,驚訝的發現了一些成群落的漂浮在空中的絲狀細菌,這些細菌如柳絮一般隨風飄舞,看起來就好像是無生命物質,但白鏡的確感受到了它們體內的生命活動。
“氨基生物!”白鏡一臉贊嘆,沒想到這種生物真的存在!
與人類吸收氧氣合成葡萄糖脂肪不同,這種生物卻是依賴氨氣生活,合成氨基類的各種生命物質,維持最初的生存。
因為需要氨氣來維持生命,而木星中存在氨水的地方又很少,簡直如海中的孤島一般難找,因此這些絲狀細菌大部分時候都收斂了生命活動,只維持著一個絲狀,來隨風飄舞。
如果飄到了有氨水的地方,它就會再展開生命活動,等氨水蒸發殆盡,絲狀細菌又會轉變為一種類似于刨子的形態,脫去體內的大量水分,維持一種最低形態的消耗。
“脫水?浸泡?”白鏡腦海中不知道為何,出現了這么一個詞匯!
“我只是模仿一下三體,制作了一個智子而已,沒想到還真找到了類似三體生命的生物?”白鏡想了想,收起了一些這種細菌。
這相當于另一條進化路線了,代表著另一種生命形態,基因學家白鏡當然很感興趣。
層層的烏云,伴隨著數十億伏特的雷電,但根本打不到白鏡身上,距離老遠時就被吞噬掉了。
白鏡一路向前,又是扎眼功夫,已經穿過了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最后來到太陽系的邊緣。
所謂太陽系的牢籠,柯伊伯帶。
因為太陽不斷的向外釋放能量,大量質量不大的隕石星體就被能量推動著,來到了太陽系邊緣,形成了一圈由無數隕石組成的環帶。
當然也會有能量推不動的星體,那些星體聚集在火星和木星中間,就形成了所謂的小行星帶。
白鏡在這里呆了兩天,因為前世有科學理論說柯伊伯帶中存在著兩顆小型黑洞。
但是他繞著柯伊伯帶轉了兩圈,愣是沒有發現。
只能繼續前進。
更前方,便是太陽系真正的邊緣,奧爾特星云。
奧爾特云的誕生,是因為太陽的引力所導致的,這并不是一個罩子,而是一個極大范圍的星云場,足有一光年寬。
這也是太陽引力導致的,太陽的引力將星空中的碎石彗星吸引向太陽,太陽自身噴射出的太陽風和粒子流又在把物質往外推。
這最邊緣地帶,彗星質量實在是太小,連柯伊伯帶都混不進去,只能停留在奧爾特云區域。
可以說,八大行星就是妥妥的C位,S級資源。
小行星帶就是A級資源,雖然很遠,但也算有點地位。
柯伊伯帶就是B級資源,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奧爾特云那就是根本無人關注的C級路人,它們拼命想靠近太陽一些,但沒有那個本事,只能站在1光年外搖旗吶喊。
這邊是**裸的宇宙階級觀,質量越大,越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