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只組織了三個生產班組,負責六個工作面的開采。”
一區長還介紹了改制前,一工區8號窿有三十個班組,六十多個工作面生產的情況。
“現在的三個班組,只是專門挑選了幾個含礦量比較高的采礦場生產。”
坑口技術采礦員拿出了測繪圖紙,攤開在辦公桌上。
柳重光和謝磊都認真地湊過去看。
說實話,他對于鐵籠山鎢礦采礦的區域范圍到底有多大,現有的儲量有多少,真的還沒有具體了解過。
“為什么巷道位置都是向東南方向,難道西北方向沒有礦么?”
柳重光看見圖紙上標注的巷道掘進方向都是向東南方向,圖紙上標注的礦脈也大都是在東南方向。
“柳總說得對,因為這圖紙都是當初根據堪探鉆巖機取得的實物數據繪制的。整座鐵籠山礦脈分布情況都是朝東南方向分布。”
柳重光有了系統贈送的采礦技術,基本上也能看懂面前的圖紙,以及聽懂采礦技術員的描述。
謝磊開過煤礦,自然對于挖鎢礦也并不陌生。
林昌云拿來了水靴,安全帽,電石燈等進巷井必備安全用品。
安全工老謝也來到了現場。
一行人朝巷井下走去。
林昌云跟一區長郭曉東在前面帶路。
進入巷道走了二千多米遠,左手邊出現幾條分巷道。
“柳總、謝總,這條巷道進去,有十幾個采礦場,蘊含礦產量都不算高,所以暫時這條巷道沒有人開工。”林昌云解釋說。
“哪幾條巷道礦石品位比較高?”
巷井里主要巷道上還安裝了電燈。
進入分岔就要點燃電石燈了。
電石燈在地面的時候已經在儲罐放好了電石,要點燃它,必須在儲水罐注入水。
巷道有一側專門挖了一條水溝。
水流淌著不停。
地下水、礦工鑿巖、扒礦時使用的廢水,都經過排水溝流到巷井外。
工區長、安全工幫忙幾人電石燈注入水,空氣中瞬時一股濃郁的乙炔味道。
點燃后,乙炔味才慢慢消散。
柳重光不點電石燈,也不影響他的視線。
但戴著眼鏡的馬束鳳和黃秋月兩個女人,就有點頭大了。
巷道地面上鋪了一條雙軌礦車道,都是在地面墊放枕木,再填些碎石。
因此在上面行走,對于女人來說都是一種考驗。
長筒水靴有時穿起來比穿高跟鞋都難。
再加上手提電石燈。
電石燈還呼呼地吐出黑煙。
在直巷道那邊還是涼風習習,拐彎進入分巷道后,一陣陣熱浪迎面撲來。
空氣中夾雜著一股渾濁的腥臭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