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渥沉聲道:“立李唐宗室之議,不大可行。不過大義名分的問題,卻要解決,不能輕忽。諸位還有什么好的想法沒?”
過了片刻,嚴可求開口道:“大王,昔日朱溫弒君篡位,建立的帝國被我等斥為偽朝,不承認其正統。所以要想獲得大義名分,此事終究是繞不開李唐宗室之人。”
“但立李唐宗室為帝又不可取,所以臣以為,不如,只讓李唐宗室出面作為代表,卻不立新帝。”
“哦,此話怎講?”楊渥聽了頓時來了興趣,其他人也都將目光看向嚴可求。
“臣的想法是,將目前還能查證的李唐宗室,盡量都召集到洛陽來,讓他們代表李唐,上書給大王,請大王登基稱帝,以示天命!如此也算對天下人有個交代。”
郭崇韜點頭道:“好辦法,以讓李唐宗室之人出面,象征天命自唐轉移到大王手中。這樣一來既能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又不必再立天子。而在事后,大王可以按照血脈遠近,對這些李唐宗室之人適當封爵,如此也算對李唐有了交代。”
楊渥聽了也連連點頭,再不立李唐天子的前提下,有想要取得大義名分,讓李唐宗室之人出面顯然是最合適的,同樣也是最有操作性的。
大義名分這種東西,說到底就是要給自己的皇位披上一層合法的外衣,給天下人一個合適的交代,不能讓天下人覺得你是草頭天子就行,最重要的一點終究還是要靠武力。
至于這層合法外衣的分量是不是足夠,其實天下人也不會太過追究的。
昔日漢高祖劉邦,雖然有義帝“先入關中者王”的約定作為大義名分,但嚴格來說,所謂義帝,其本人的大義名分都顯得不怎么足,更何況劉邦?說到底還是劉邦擊敗了項羽,取得了天下。
如今在吳國強大武力的基礎上,再讓李唐宗室作為代表,來象征天命自唐轉移到吳,這大義名分基本上也就夠了。
當然,若是再加上各地官員、百姓,以及那些臣屬于吳國的藩鎮勢力上書,請求楊渥登基稱帝的話,那自然更加能彰顯出眾望所歸。
楊渥當即便將剛剛離去不久的范遇給召了回來,讓他派人去查探一下,看看如今吳國境內到底還有多少能夠證實的李唐宗室之人。
長劍都的規模自然無法與后世的東廠、錦衣衛相比,但論起辦事效率來卻是絲毫不差,尤其是如今這事涉及到楊渥登基稱帝,所以長劍都查探起來就更加賣力了,想來要不了多久就會有結果。
接著,陳彥謙又建議道:“昔日大王立志為大唐復仇,如今偽梁已滅,大王也應當去昭宗以及李唐歷代帝王陵前祭拜一二,以安撫天下人心。”
楊渥聽了連連點頭道:“不錯,這件事必須要做,別的帝王也就罷了,但唐高祖、太宗,還有昭宗,這三人的陵是必須要去的。除此之外,你們還有什么好的建議沒?”
嚴可求等人又提了一些,楊渥將其中可行的都用心記下,準備在合適的時候采納。
接著眾人又商量了一些細節上的問題,等差不多了后才告辭離去。
在離開之前,陳彥謙忽然問道:“最近長安那邊出現的祥瑞,不知大王對此是何看法?”
“祥瑞嗎?”楊渥摸了摸下巴,沉聲道:“如果真有此事,那也是天命所歸,孤自然感到高興。不過凡事有度,不要搞得太刻意了。”
像當初王建登基稱帝的時候,蜀中各地都有祥瑞出現,什么龍、鳳、麒麟等,各路神獸爭先出現,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王建將要稱帝一般。
這些祥瑞,看起來是在為王建登基造勢,但在外人看來卻如同在看笑話一般。
說到底還是王建稱帝的根基太弱了,不僅地盤只有蜀中一地,而且整體國力也遠遠比不上后梁、吳國、晉國,最多也就是比岐王李茂貞要強一些,仗著蜀中地域偏遠,這才能割據一方。
如今楊渥想要稱帝,有一兩處祥瑞裝點一下就夠了,搞多了只會平白讓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