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怪這年月經濟不發達,沒有新種子,這種陳年種子還得“醒”一下。
同時,小慧還寫了一封信,抄寫了種子處理的方法,讓他早做準備,然后,要他過了正月十五,就帶閨女秀兒來京城,父女倆分別去參加培訓。
從農場買接穗,那邊要做保活處理,然后,雇車送到晉省,一千多公里的路途,保證接穗不會干死,也是個麻煩,到了地頭,還要嫁接,這么多手續下來,一棵苗木,怎么也不會便宜了。
謝長風從農科站回來的比較晚,手里拿了不少的資料:“沒想到雞飼料這么麻煩,還得養蚯蚓,把蚯蚓曬干,磨粉,再加麥麩、玉米面、維生素,還要一些礦物質,咱們人吃東西,也沒有這么精細。”
小慧被逗得哈哈笑:“不服氣?”
“服氣,不服氣能怎么辦?”謝長風說著,嘆口氣:“我終于明白你弄小小的一個工廠,為何忙成那樣了,想做實事,還真難吶。”
“萬事開頭難嘛,弄順就好了。”小慧安慰他。
“你還想把廠子遷到城外,恐怕沒法達成了。”
趙民有信過來,說是租賃土地的手續挺麻煩的,不知什么時候能批復,一旦手續辦好,他立刻就通知這邊。
小慧原本打算假期就把這事搞定,現在只能放棄計劃。
“那就好好過個年!”
“好!”謝長風也高興起來。
“不必非要養蚯蚓,養黃粉蟲也行,張營村養豬場就有黃粉蟲養殖,你讓肖毅安排人去學習,他面子大,這個應該沒問題。”
從頭到尾,肖毅幾個都沒有想到,糧食不好買。人吃都要憑糧票購買呢,雞有糧票嗎?書生意氣,就是指這個,有時候想法會脫離實際。
小慧從頭到尾都沒提到這個,是不想打擊他們的自信心,還有就是,農村改革已經拉開帷幕,土地承包責任制一推開,農村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好些地方,不再是糧食不夠吃,而是生產的糧食賣不掉。
糧食轉化,這也是一些產糧地區領導發愁的事情呢,方城縣這一片,土地平整,有井水或者河水灌溉,乃是產糧的好地方。
辦好了分攤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小慧和謝長風每天陪著謝家換去潘家園淘寶,以報答他幫忙購買接穗的“恩情”。
謝家換已經五十多了,卻沒有發福,身板挺直,氣質儒雅,一看就是那種有文化有修養的。
不過,這不過是表面現象,一個到處踅摸古董的人,怎么可能厚道淳樸?
他又把自己的工資花光了,在家被陳婷嘮叨得沒個待的地方,就跑到弟弟家找兒子,沒想到小慧也在,干脆帶著這輛出去逛,一面展示當父親的關愛,另一面,看上什么好東西了,還有人幫著掏錢。
哪怕東西不是自己的,難道兩個孩子,還不讓他把玩幾天?
潘家園的市場還沒有真正形成,只有寥寥幾個愛好者,傍晚時帶著東西在這里擺一擺。
一個衣著邋遢的老頭,蹲在一塊紅布前,紅布上放了好些古錢幣。
謝家換走過去,站著掃了一眼,就不屑一顧地往前走,小慧咦了一聲,老頭立刻來了精神:“姑娘,姑娘看上什么了?給你便宜。”
“她什么都不懂。”謝長風不好意思地解釋了一句,拉著小慧準備走,但老頭使勁說好話,他心軟,也就停下腳步。
謝家換一臉無奈地在攤子前蹲下,看著布上的錢幣:“這也拿出來呀?袁大頭、孫小頭,這些當年發行量太大,不值錢,還有這個乾隆通寶、雍正通寶,一看就是私鑄錢,不是官辦錢局出的,更不值錢。”
小慧知道,鑄錢的廠子不同,古錢的價格也不一樣,看到謝家換這么說,她以為這些東西都不值錢,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