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細細揣摩著《太極玄清道》。
按照陳恒之的理解來看,這是一種最為正統的道家修行之法。
練就一口先天炁,法術神通始自來。
道家正統的修道之途,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返虛合道。
只不過,這個世界的修行之法,只有前半部分的法,后面煉神、返虛的部分皆未涉及。
而且,根據《誅仙》的情況來看,本世界的修行之法皆是出自天書五卷,當然,也有人說是六卷、七卷。
那么,這神秘的天書,是否出自神話中的那些大能者之手呢?
這位大能傳下天書的用意又是什么呢?
將這個世界當成一個試驗田?
還是偶然路過,隨手所傳?
陳恒之腦海中萬千想法一閃而過,心中不由正視起這個世界的修行之道,此前因為先入為主,認為這個世界的修行之道不過如此。
此時,腦海中的這些猜測一冒出,他又哪里還敢有所輕視。
“……至于最高層次的太清境,萬某駑鈍,還未觸及到太清境,不過若是給我一段時間,定可破境,一舉邁入新天地。”
萬劍一的話音裊裊,終是告一段落:“獻丑了!”
“啪!啪!啪!”
陳恒之為之鼓掌喝彩:“很精彩!”
殿內眾人如夢初醒,從道途中回過神來。
年輕一輩的弟子們都很興奮,他們竊竊私語,討論著這次聽道的收獲。
各峰首座長老們眼中也是精光大盛,顯然,收獲不匪。
最為興奮的當屬普智和尚,他心懷大智慧,早年欲參悟長生之道,欲求聯合佛道,屢次上青云山求取《太極玄清道》,而屢次都以失敗告終。
就連天音寺的其他三位神僧也都認為其離經叛道,不是正道行徑,屢次勸其放棄。
如今,得遇貴人陳恒之,終是達成所愿。
一時之間,普智百感交集。
他站了起來,雙手合十,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接下來就由貧僧來吧!”
萬劍一伸手虛引,言道:“神僧請!”
普智彎腰躬身半禮,坐下開始講述天音寺的根本法《大梵般若》。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無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一時間,玉清殿中梵音陣陣。
天音寺的佛法普度眾生,強身健體,寂滅入定。
主旨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以防守見長,佛門真言中蘊涵的力量可以使人固本培元,不受外力所侵害,大慈悲的力量也可以救濟世人,恢復氣血,當獸妖涂炭生靈的時候,他們更會挺身而出,以佛法降妖除魔。
道家煉氣,佛門煉體。
道家煉氣,進究心境平和,體悟自然,放松身心,意感天地,追求天地合一。
佛門修行,卻是務必要斬斷自身與外界一切聯系,體悟自性,注重體悟自身,照見五蘊,講究能以“一般若而生八萬四千智慧”。
兩家的道截然相反,可謂是南轅北轍。
各山首座長老們聽來,和自己的修行之法兩廂對比,聽懂了少許,算是稍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