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看之下,陳恒之頓時大失所望,試卷中,共計有帖經二十道、墨義二十道、經義一道。
簡單來說,帖經便是現代語文考試的填空題,將書本上的某行貼上幾字,要求應試者將貼住的字填寫出來。
墨義便是簡答題,是一種簡單的對經義的回答,考生只要熟讀經文和各類注釋文字就能回答。
經義,和華夏歷史上的策問相似,也就是寫作文,考官隨意寫出一句話,考生便要根據所學知識,進行論述。
對于陳恒之來說,也就是最后的經義稍微有些難度,其他的填空題、簡答題之類的簡直是易如反掌。
至于為什么說經義有難度,因為這玩意沒有標準答案,批改時全看考官的心情,以及答案是否符合考官的喜好。
這特么坑爹呢!
不過,陳恒之并不是很在乎科舉的結果,他只是享受這樣的一個過程,因此,他并沒有糾結這件事,而是拿起考卷便開始作答。
“唰唰唰唰!”
毛筆不停的書寫,題目一道一道的完成,很快,不到一個時辰,前面的帖經和墨義便全部做完了。
陳恒之看著這次科舉中,經義的題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
陳恒之記得,這兩句話出自《左傳·成公二年》,全句是: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
釋意乃是:禮用來推行道義,道義用來產生利益,利益用來使老百姓太平,這是治理國家的重要的準則。
看起來很簡單。
然而,它被當作經義的題目,當然不會是這么簡單,要求的是解讀這句話的經義,發揮自己的見解,文中闡述自己的思想道理。
陳恒之稍微思索一番,心中便有了答案,拿起筆就毫不猶豫的開始書寫,下筆如飛,洋洋灑灑,不到一盞茶時間,便已寫完。
數千字寫完之后,眼見還不到中午,其余的秀才們還在咬著筆桿子苦思冥想。
陳恒之微微一笑,這種古代科考的感覺,給他一種很是新奇的感受,不知為何,他竟然不是很討厭這種考試的感覺。
讓他仿佛回到了前世的時候,每次考試完后,期待著有個好成績,父母那開心的笑容。
只可惜,再也看不到了。
以前的他,除了修煉之外就是修煉,像是上了發條的時鐘一般,無時無刻不在運轉。
經歷了一次他從不曾體驗過的古代科考,陳恒之感覺自己的心境似乎有了一絲提升。
雖然考試時間是整個白天,但過了中午之后,就已經允許交卷了,只是不能離開考場,需要等待考試結束,才能一同離開。
將卷子交上之后,陳恒之便無所事事的坐在座位上,到處打量著此次考試的考生,其中有位考生,倒是落入了他的眼眸中。
此人一身白色秀才長服,儒雅的氣息中倒是內斂著一股武者才有的磅礴血氣,雖然武道修為還不高,但在他這種十五六歲的年齡,倒也算得上是文武全才。
陳恒之神識一掃,發現了對方試卷上的姓名——洪易,他頓時了然,難怪氣勢不凡,給他一種天然的好感,原來是此界的氣運主角,雖然如今氣運還不強,但已經能簡單的影響到一些大人物對他的觀感了。
或許是感應到陳恒之的注視,正在努力作答的洪易突兀的打了個冷顫,四下張望了一眼,緊了緊身上的長衫領口,又低著頭,開始作答。
見到這一幕,陳恒之嘴角微微翹起,這可真的是太有趣了,心里想著這一回的人生體驗到底是當一回送寶老爺爺呢,還是當一回反派與主角對著干呢?
原著中,洪易對真理、對道的追求是偏執的,在道的面前,什么親人,什么父親、舅舅、母親之類的通通可以全部犧牲。
當然,小說是小說,現實是現實。
此時還是劇情初期,陳恒之決定再觀察觀察再說,反正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