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做為主考官的李神光是不需要親自動手的,他只需要坐在一旁悠哉悠哉的喝著茶,等著結果出來就行了。
“嗯?各位考官有沒有卷子推薦上來?”
約摸茶過三巡之后,李神光手撫著長須,對坐于左右的幾位副主考問道。
這卻是因為,考生的試卷經過考官初步挑選,剔除那些卷面不整,帖經、墨義錯誤的,再將優勝者上呈給主考官們評等級。
說來也是,好比現代社會的試卷批改,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正確與否自然是一目了然,唯有后面的作文題存在一定的主觀判斷。
每一名考官都有一個推薦名額,可以將自己中意的試卷直接上呈,推薦給主考官。
但是,其也要承擔相應的風險,若是事后該考生出現夾帶、舞弊之事,推薦的考官也要受到連帶責任的處罰。
因此,每一名考官都會慎重考慮再考慮。
此時,主考官李尚書發了話,左右副主考立即起身,巡視各間卷房,讓批改試卷的考官推薦一批本次科舉中優秀的試卷。
不一會,幾人就抱著一堆試卷走了出來,鋪在桌子上,讓主考李神光查看。
“嗯?這篇大談仁義禮法,看似剛正,揮斥方遒,但剛毅木衲近仁,在嘴里說大道理的,都是偽君子之流。”
借著燈光,李神光瞇起眼睛,一連看了好幾篇,卻都搖了搖頭,把這些文章抽到一邊。
旁邊的副主考也湊過來看,搖搖頭,把這些考卷扔到桌下的簍子里,定為了落卷。
“嗯?好字!可惜了,可惜了……”
突然之間,李神光看到了一篇文章,字跡靈動秀美,立即贊嘆出聲。
可是看到后面時,卻搖頭不止。
卻是因為洪易當時受到陳恒之的影響,心緒動搖之下,經義卷的后面便有了些許瑕疵,已經變得不甚完美。
洪易的這篇文章,自然是投主考之所好,大談心學,也難怪李神光拍掌叫好。
而且洪易的字體,是模仿上古圣賢書法,留下的字跡給人的感覺輕盈、舒暢,卻又并非那種媚骨秀柔的字體,可謂是剛柔并濟,充滿活力。
“可惜了……”
幾位副主考聞言湊上前來,一看之下,紛紛搖頭惋惜不已。
“快點看看,這位考生姓甚名誰?左右何在,將他履歷報上來。”
李神光搖搖頭,將這份考卷放到一旁,忽而,似是想到了什么,抬頭說了一句。
“此子名洪易,為武溫侯洪大人之子。”
一旁,早有準備的副主考立即把洪易的履歷報了上來。
“武溫侯洪太保的兒子?”李神光眉頭皺了皺。
“李大人,慎言,武溫侯在昨日朝上,已經被陛下封為太師,以后稱呼要改一改。”一個副主考提醒了李神光。
“虎父無犬子,不愧是洪太師的兒子,可惜了,只能下次再考了!”李神光搖搖頭道。
眾人跟著搖頭嘆息不已,卻是不知,他們這些人可惜的是洪易落榜,還是嘆息未能借機與太師府搭上關系。
李神光又將目光放在試卷上,一份又一份的看了下去。
“咦!這份不錯!”
李神光驚咦一聲,仔細的看了起來,這份試卷自然是陳恒之的,他的經義四平八穩,并不出格,但是總體思路是趨向于心學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