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密說的情況,夫人團也都早早猜到了。
她們身邊不乏消息靈通的人士,今年的童子秀就已吸引了遠近幾個縣的人來參與,明年只會更加熱鬧。
當朝重視人才,這才開了童子科。
桃源縣新來的宋縣令別出心裁,又辦了童子秀,選拔、培養本縣優秀孩子去參加童子科,這對于桃源縣的孩子和宋縣令來說都是好事。
但至于哪些孩子能有幸考中童子科,那就靠各家各戶拼實力和拼努力了。
要知道,邁進桃源書院,那就等于半只腳邁進了童子科的大門呀!
邁進童子科的大門,也就等于半只腳邁進了仕途、小小年紀就當官的情況在這個朝代里也是有先例的。
或者哪怕當不了官,還有機會被選上陪皇子讀書,這對于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天大的榮耀呢。
所以,明年的童子秀更加火爆那一定是必然的。
“我們是小班教學,超過五人開班,總人數不超過十人。不過我這班也不是想進就進,還要面試父母、選拔淘汰。”
“面試、淘汰?”
在座的無不是有身份地位的主,以往都是家里面試先生,這先生面試父母還是第一次聽說。這未免太張狂了點吧?
但是看她教出來的那些孩子又著實伶俐,夫人團們也不得不服氣。
“面試也是為了了解每個孩子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父母能不能配合這些。淘汰也是為了激勵大家時刻不松懈。
磨耳朵的辦法光憑我一己之力,可是萬萬不夠,父母投入才是最最重要的。”
得了,本來想著把孩子送出去,就能一了百了、開開心心地做閑散貴人的夫人團們,又苦上臉了。
“今天你們愿意坐在這里聽我講這一席話,必定也是多少被我打動了才會留下。
我只能說,培養一個孩子絕對絕對離不開父母親歷親為,再有學問的先生都不如一個母親的用心陪伴。我也會每月給父母上一次課,把這方法一點點傳授給大家。”
就這樣,程密一會兒拋個蜜棗、一會兒揮舞大棒,時而苦口婆心、循循善誘,時而義正言辭、聲色俱厲,夫人團的心情就像坐上了過山車,起起伏伏地不能平靜。
要想教好一個孩子,首先要撼動他的父母,激蕩為人父母的心靈,讓他們與教師一起同頻共振,這樣才能達到家校共育的效果。
這是程密前世總結出來的讓孩子出成績的最大秘訣,來到古代,她也不能荒廢了這項功力。
果然,夫人團紛紛都被程密的一番演講打動了,當場就拍了板,定下三日后帶孩子過來上課。
程密統計下來,一共有十二個孩子報名,其中五個是入了書院神童班的孩子,還有七個年齡略小一點,正好可以組一個準神童班。這樣,兩個班開班的最低標準一下就達到了。
現在神童班這邊加上程吉元、蘇植、蘇楠三人,有八人;準神童班那邊是七人,程密一天之內就招到十五名學生。
掌上明珠的酒樓和神童培訓班這就算順順利利地開業了!
夫人團圍著程密又問了無數個問題,大家坐在一起推心置腹,直聊到日頭偏西,才各自帶著孩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