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這一代的姬侯,他能生出篡位的野心,除了**與貪婪,當然也是因為看到了機會。
這個機會就是從先王時代起,朝廷便計劃廢隸,這就是姬國難得的機會。
只要姬國把這桿反對廢奴的大旗抗在肩上,就能得到諸侯的擁戴,就有機會挑戰大雍。
所以,他不能放棄。
既不能觸怒天子,免得招來殺身之禍,又得旗幟鮮明,表明自已反對的態度。
姬侯沉默片刻,心中便有了主意,于是朗聲道:“國君仁厚,廢奴自然是善政!然,臣以為,善政或施行不當,未必便能結出善果。”
滿堂肅然,不少人對姬侯投以欽佩的目光。即便身在險境,姬侯還是勇敢坦率地表明了他的觀點,真君子也!
姬侯聲音朗朗地道:“國之政者,公權之屬也,關乎萬民福祉,不可不慎。君有善意,便得善政否?非也。君有勤政,必得善政否?亦非也。
政之智者,識也,明也,慧也,謀也,理也。無識無以知,無明無以決,無慧無以辨,無謀無以策,無理無以智。故,有政而能治,方得善政。
政治政治,政之治者,關天下、系萬民、主得失、謀發展,故必智。奴隸之制,自古有之。公卿大夫,莫不有御于奴……”
姬侯顯然深入思考過這些問題,說起來頭頭是道,一番大道理講完,這才擲地有聲地道:“要實現真正的善政,不能只靠國君的善意,而要有善治之法,能夠用之于實踐。”
嗯,我很委婉,我說你是明君,你是因為憐惜子民,欲行善政。但是,這想法太天真了,行不通啊!
陳玄丘只覺自已就像正在參加一場辯論賽。自已明明是拿到正方論點的人,辯論更有優勢,可現在都快要因為反方選手的一席話,給帶到他那邊去了。
好厲害的姬侯……
陳玄丘觀察著眾公卿的反應,見原本就持反對態度的人喜形于色,頻頻點頭。原本站在雍天子一邊的人,也都陷入了沉思之中,不禁微微搖頭。
這還是姬侯生病之后反應遲鈍了許多,若非如此,只怕他在朝堂上侃侃一席話,不但可以煽動人心,就連天子都要被他說服了吧?
“費某不認同姬侯的看法!”
費仲率先跳了起來。士為知己者死,大王如此重用他,圖的什么?
他要做一只捍衛大王的好狗,該咬人的時候,絕不能含糊。
尤渾也跳了出來:“一派胡言,我也反對!”
以費仲、尤渾為代表的支持派和以王子啟、王子衍為代表的反對派,立時唇槍舌箭,爭執起來。
其實費仲和尤渾這邊人單勢孤,力量相對薄弱些。但是楊東彬今天剛受了炮烙之刑。忠諫可以,忠諫到拋頭顱灑熱血那就敬謝不敏了。
許多屁股不太干凈的人,態度就變得保守而暖昧起來。
姬侯做為主辯手,卻不再說話了。
他在養精蓄銳,因為他知道,他最大的對手,是陳玄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