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詔肯定了雄霸的行動后,趙麟便將諸葛亮、楊猛和戶部尚書三人給傳召進殿。
“臣等參見陛下。”
諸葛亮、楊猛和戶部尚書三人叩拜道。
趙麟擺了擺手:“三位愛卿起來吧。”
“謝陛下。”
三人這才恭敬起身。
趙麟掃了三人一眼,沒有拐彎抹角,便開門見山地說道:“今日召你們三位愛卿前來,是想和你們三人商議一下,朕心中的一個想法。”
“陛下請說。”
諸葛亮三人心中微驚,拱手說道。
在經歷了以往那么多事情后,他們心里很清楚,陛下的想法,一定不是什么尋常簡單的想法,很有可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石破天驚的想法。
“朕先問你們三人一個問題。”
趙麟也不急著直說,而是先拋磚引玉地問道:“你們覺得,今天為什么你們可以站在這里,成為朝廷的重臣,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諸葛亮和楊猛還是沉思。
戶部尚書卻不假思索地說道:“當然是陛下英明,慧眼識金……”
趙麟笑而不語,微微搖頭。
這讓戶部尚書的心思微沉。
難不成,他這馬屁拍錯地方了?
“是因為科舉。”
楊猛的眼中泛起了一絲精光,“科舉改變了臣的命運,如果不是科舉,臣現在恐怕還只是一介狂生,根本沒資格進入朝堂之中。”
“丞相,你覺得呢?”
趙麟的目光,落在了諸葛亮的身上。
“臣覺得,是才能。”
諸葛亮只是略作沉吟,便回答道:“若臣沒有才能,陛下斷不會任用亮為丞相,將朝政交托臣下。”
“才能,科舉,你們都只說對了一半。”
趙麟搖了搖頭。
“請陛下明示。”
諸葛亮三人皆是低著頭,眼中浮現出一絲期待,想聽聽陛下的解釋。
“朕想說的,只有兩個字,教育。”
趙麟伸出了兩根手指,旋即接著說道:“楊猛,你一介寒門子弟,為何能中科舉?若非你上過學堂,經受過教育的話,你覺得你有機會出人頭地嗎?”
說罷,趙麟又看向了諸葛亮,“丞相,若你目不識丁,大字不識一個,你覺得,你還有機會擁有現在的經天緯地之才,鬼神莫測之機嗎?”
聽得這話,諸葛亮和楊猛二人皆是眼睛一亮,“陛下所言極是。”
他們能達到現在這個地步,教育是最基礎的一步。
若他們出身于農戶之家,連書都讀不起,那根本到不了這個地步,現在恐怕都還在農地里勞作呢。
“如今我大宋朝國泰民安,四海升平,但想要讓國家更進一步,不僅要讓百姓人人皆可溫飽,還要讓這天下百姓,人人皆可念得起書。”
趙麟的話音剛落,大殿內的三人吃了一驚。
人人皆可念得起書?
陛下的心也太大了!
要知道在當今這個時代,能夠念得起書的,基本上都是有點家底的人家。
官宦子弟自不必說。
再往下,也基本都是商人和地主的后代。
尋常百姓,能吃飽飯就不錯了,哪還有余力供子孫后代去念書?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不簡單啊!
“朕打算開天下學堂,根據難度,劃分為小學、中學、大學,一年之內,將學堂開遍大宋朝的每個縣,招收當地的學子入學讀書。”
聽得趙麟這話,諸葛亮三人,卻是陷入了沉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