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大宋朝范圍內,每個縣都開設學堂?
這是何等浩大的工程?
要知道,整個大宋朝,足足超過兩千個縣。
那豈不是意味著,要建超過兩千所學堂?
大宋朝的官府機構,最低只能到縣一級。
再往下的村鎮,便不算官府了,主要由地方士紳管理。
在那種地方,若百姓想要上學,只能念地方上開辦的私塾。
但是,大多數百姓是沒錢念私塾的,即便是砸鍋賣鐵,也湊不齊學費。
這樣一來,大多數人就喪失了上學的機會。
其實在整個大宋朝,認書識字的人,比例是非常低的。
一百個人里面,都未必有一個識字的。
一千個人里面,未必有一個念過書的。
大量的百姓,目不識丁,拿趙麟記憶中的話來說,就是文盲!
而如今,趙麟正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在他看來,任何一個王朝帝國,人才的培養乃是重中之重。
而大興學堂,正是為了培養人才之所用。
而且,趙麟要設立的學堂,并不是傳統那些只教四書五經,仁義道德的學堂,而是傳授實用知識的新式學堂。
早在之前,趙麟就對科舉進行過改革。
科舉考試的內容,不再單純是四書五經,詩詞歌賦,而加入了天文地理、律法、工藝和理財之類的實用學問。
現在,這學堂的教育,自然也要加入這些東西。
“陛下,將學堂開遍大宋朝所有州縣,難度很大,首先這銀兩方面,只怕就需要多達千萬兩白銀之數。”
戶部尚書小心翼翼地說道。
他所說的,還只是建設學堂所需要的銀兩,不包括后面的購置書籍、聘請老師等費用。
林林總總算下來,兩三千萬兩白銀都抵不住。
“朕知道了。”
趙麟點了點頭。
別說是兩三千萬兩白銀,哪怕就算是消耗再大,這學堂也要建起來。
而且學費必須要嚴格控制,不能超出尋常百姓所能承受的范圍。
只有這樣,才能普及義務教育!
再說,自從大宋朝開放港口,開設海關之后,如今國庫十分充足。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底氣,趙麟才會提出要大辦學堂,普及教育。
“銀兩的事情,戶部尚書你來操辦,算算總共需要多少銀兩,”
趙麟的目光十分凝重,“辦學堂的銀兩,一分都不能少。”
“遵旨。”
戶部尚書苦著臉拱手。
他總算是明白,為什么陛下今天要把他叫過來了。
原來是打算讓他掏錢。
兩三千萬兩白銀,這可是一筆巨款啊,之前無論是工部還是兵部,都沒有一次性要過這么多的銀子。
這一次,真是大出血了。
要知道現在大宋朝全年的稅入,不算海關收入的話,也不過就一億兩而已。
在吩咐完戶部尚書之后,趙麟的目光,便落在了諸葛亮的身上,道:“開設學堂一事,就交給丞相你全權操辦,不過其中武舉的部分,分拆給楊侍郎來負責。”
大宋朝的科舉,不僅有文舉,還有武舉。
武舉對應的學堂,肯定要和文舉區分開來。
二者教授的內容,也會有很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