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最讓人詬病的中心思想這一塊,也展示的明明白白。
只有最殘酷的事情,才能讓人深思生命的意義。
這就是這部電影帶給大家的思考。
當主角切斷自己的手臂,他拿起相機轉身朝著和自己相伴不離28的手臂拍了一張照片,然后說:“謝謝!”
會議室里驟然響起熱烈的掌聲。
出人意料的態度和動作,男主沒有撕心裂肺的大吼,也沒有熱淚盈眶。
而是拿著胳膊合影,說了聲:“謝謝!”
這遠比那些大喊大叫來的讓人震撼。
以致于會議室里每個人都忍不住伸出手來鼓掌,表達自己心里的震撼之情。
然而這還不是結束。
男主截肢成功,忍著劇痛,帶著斷臂單手攀下65英尺的谷底。
每一分每一秒都讓人心臟劇烈顫抖。
然后他步行出去,足足走了八公里,才最終獲救。
片尾的畫面,是男主角帶著斷臂,繼續進行自己的冒險旅行,享受著爬山涉水帶來的快感。
但跟曾經不同的是,他學會了每去一個地方,都會給家人留下,記錄自己行蹤的紙條。
驚心動魄的過程,令人振奮的結尾。
同時整部電影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思考和震撼,就連那些已經白發蒼蒼的老導演,都開始思索生命的意思。
電影結束。
可沒人說話,也沒人站起來。
嚴格來說這并不算一部真正的一個人的電影,回憶里閃現的鏡頭還有別的演員,但戲份都非常輕微。
片尾悠揚的音樂仿佛是整部電影最好的點綴,讓人腦海里在把電影回憶了一遍。
一直到屏幕上黑下來。
才有人長出了口氣。
燈光亮起,于妙思看著所有人道:“怎么樣?”
一個導演點點頭,“好片子!”
其他人同時點頭。
韓默嘴角露出笑容,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好片。
他去過片場,當時就覺得這電影不錯。
可當看過成片之后,才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安然的實力,這部電影何止是好,簡直可以用精彩來形容。
大多數片子,文藝屬性和商業屬性,很少能兼得。
但這部電影不同,完美的將兩者結合在一起。
《172小時》評價就很高,是近些年來少有的能讓人產生對人性思考的電影,同時電影表現出來的情節和翻轉,也讓人不由自主深陷在故事當中。
而這部《127小時》,則更多討論的是生命的意義。
《172小時》是用兩個人探討了人性本惡和本善的問題,到最后是開放式的結局,并沒有給出一個定論。
但這部片子則將生命的美好展示的盡致淋漓。
沒錯,任何看完這部片子的人,心里第一個念頭都是,生命如此美好!
這種錯位展示的手法,巧妙的激起了人們心里對生命的熱愛。
高明!
沒一個人不佩服這部電影的編劇和導演!
什么是神來之筆!
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是神來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