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在元看他莫名的樣子道:“克勞德已經死了。”
是啊,死了啊,跟這部電影有關系嗎?
這部電影是個圓滿的結局啊。
劉在元道:“有句話說的好,結局多幸福其實就有多悲傷,大家是把現實里克勞德的遭遇,和電影里的克勞德在心里不由自主的做了對比。”
“你想現實里的克勞德因為病痛已經離開人間,而電影里的克勞德卻過上了美滿幸福的生活,他們能不哭嗎?”
霍達克搖頭,“這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他們應該笑。”
你是豬!
劉在元差點就噴出來了,跟你這人說話怎么這么費勁呢?
難怪搞不過安然。
腦子都不朝深處想嗎?
霍達克并不是笨,而是因為他對安然太排斥,所以壓根就不想朝深處想。
這種排斥已經成了本能,他自己都沒發現而已。
“大家只所以哭,是因為心里頭有個念頭!如果顯示的克勞德生活也能如此完美該多好!但這已經不可能發生了,所以大家才哭,明白了嗎?”
霍達克恍然大悟,你說你們這些人是不是一天天閑的?
盡瞎操心。
他搖頭道:“應該分清電影和現實。”
那就不是電影了。
看電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讓你脫離顯示的時間,激起你心里各種不可能實現的愿望,然后讓你不由自主的把自己代入進去。
安然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他利用了人們不勞而獲的心里。
大部分時候,大家的念頭是,“我要是也有一雙擁有這種能力的球鞋該多好!”
“我會如何如何如何……”
這引申出來代表了對名利財富的渴望。
安然利用這點牢牢的把觀眾吸引住。
但他又在里面給克勞德給了一個完美圓滿的結局,讓大家覺得克勞德這種努力的孩子,本因為是完美圓滿的,但現實里他不完美圓滿。
這又激起了大家的同情心。
所以說這部電影成功完全不是意外,安然精準的抓住了大家心里最軟弱的點。
其實后面這段是克勞德死后,利用電腦合成重新拍攝的。
電影應該到了他被領養那段就結束了。
這段是因為安然覺得,克勞德應該過上這樣的生活,所以才補拍了這些。
沒想到效果意外的好。
在大家的哭泣聲中,電影來到結尾。
街頭出現一大一小,兩個人影。
鏡頭迅速拉近,兩人正在晨跑,似乎又回到了開始的時候。
“安然老師,你曾經的理想是什么?”
話題似乎又回來了最開始。
跑步中的安然似乎沉默了一下,然后道:“其實我的夢想,就是把我失去的東西拿回來!”
“那你的夢想實現了嗎?”小克勞德追問道。
“實現了!”安然聲音變得爽朗起來,“很早就實現了……”
兩個身影沒有回頭,一路朝著路盡頭,迎著陽光奔去。
慢慢的變小。
最后鏡頭拉長,是兩道長長的影子,而克勞德和安然卻變成地平線上的兩個小點。
一切都充滿了蓬勃的朝氣和讓人溫馨的感覺。
但有人仔細看的時候,才發現其實影子的盡頭,只有安然一個人。
銀幕并沒有黑下來,慢慢出現一行字……